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璋 《天中学刊》2000,15(6):66-69
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索古代社会意识形态对近现代经济基础的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困而必须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文化既有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积极一面,又有抑制其发展的消极一面,因此,站在当代的高度、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整合儒家传统文化,提炼出既有人文关怀,又有效率和秩序的新理念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双重文化性格,在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因而必须 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 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 文化观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其固有的"法统"特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法体"特征。传统法律文化既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对其一味倡导弃旧从新,无异于促进民族的消亡;一味抱残守缺又难免于落后。挖掘和改造将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源于欧洲,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样,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理解语言的特点,微观上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与冲突,是当今我国各民族面临着的一种客观现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有相互排斥、斗争的一面,又有相辅相成的一面。而发展商品经济,是任何民族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这里,笔者根据贵州布依族地区的实际,试图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制约因素——民族的传统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律传统是经济基础的集中表现,具有时代准用性。中国法律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文化的糟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超越中国法律传统。由此考察传统和现代化之争,有三个重要的启示:传统和现代化的争论要超越一般的糟粕精华论而深入到具体;对于传统的合理性和落后性要有确定的范围和明确可靠的标准;现代化的实质是西方优秀文明,尤其是法治文明的普遍化,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是法治化,其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一直是近现代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许多文化先驱一样,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折过程。李大钊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他以多元互补的视野提出建立融通和创造的新文化,即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第三文明"。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既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又具有现实前瞻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就在不断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中发展着,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势头。这种势头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考察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西文化交流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从最深层次上去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共通性的内在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13.
徐訏的传统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受到中西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其小说明显的文化反思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式道路”的主张绝对不是“华夏中心”论的翻版,但它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实际”就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遗传于今的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的价值共存。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就是要自觉地实现现代化建设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即是抛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消极成分,吸收传统文化中能弥补现代化建设缺失的积极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学者竞相讨论的一个文化焦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海外新儒派辩证观点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冲突性。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的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传统文化不断现代化,努力推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俊华 《考试周刊》2011,(32):40-41
本文依据大量的例子,从文化分析的角度介绍了英汉语言中比喻的文化内涵的异同,说明英汉语言中的比喻既有文化内涵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然后,又介绍了英语语言中的比喻汉译处理时只有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方法,灵活处理,才能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便于理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析我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既有消极制约的一面,又有积极促进的一面。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才观和知识观上;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的养成及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我们应该合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狭义的文化是指由生存方式决定的价值观念系统和心理-行为模式。近现代苏州文化是一种市民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统一。它在新时期才发展显著变化。目前,苏州文化建设应把握我国文化转型期的有利时机,面向现代化、世纪和未来,以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具有新品位的苏州文化相统一。其核心内容应是汲取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精华,建立起既有传统人格魅力,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两次提出“全盘西化”都有特殊的背景和原因,他并不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全盘西化”实为“全力西化”,是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手段而非目的。胡适并不是真正的“全盘西化”论者,其文化现代化的思路是通过全力西化的努力,使中西文化充分交融,经过“适者生存”法则的选择,最终建立包含中西文化精华,符合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既有开拓进取、兼收并蓄的一面,又有固守传统,封闭保守的一面.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作为不同时代湖湘精英人物的代表,必然会受到湖湘文化的熏染,在他们身上,传承和展现了湖湘文化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