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山西省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采的记者们发放封口费,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煤矿方面称,领取封口费的记者有四五十人,而《西部时报》一位拒领的记者说,据他目测有上百  相似文献   

2.
赵金:“封口费“,无论是对于新闻从业者,还是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山西繁峙矿难之后,这个词就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对于新闻人,它意味着耻辱。  相似文献   

3.
吴之如 《报刊之友》2008,(12):42-42
据《山西晚报》报道,山西省政府通报称,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在瞒报一人死亡事故后,向记者发放矿难“封口费”,领此钱的多是冒牌记者。  相似文献   

4.
据《山西晚报》报道,山西省政府通报称,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在瞒报一人死亡事故后,向记者发放矿难“封口费”,领此钱的多是冒牌记者。  相似文献   

5.
"封口费"是新闻界创造的一个最新的名词.处于消息蔽塞地区的某个企业出了人命关天(决不止一条人命)的事故,为了封锁消息,蒙蔽舆论,便向听到风声而纷至沓来的各媒体的记者们几千几万元地发放金钱以堵塞其口,这金钱便被称之为"封口费".  相似文献   

6.
赵金:“封口费”,无论是对于新闻从业者,还是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山西繁峙矿难之后,这个词就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对于新闻人,它意味着耻辱。  相似文献   

7.
任波  周丽娜 《新闻窗》2009,(1):115-116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州霍宝干河煤矿闷死一名矿工。矿方在事发后,不仅没有积极将矿难死亡事故向有关部门上报,而是采取内部消化的政策,想把事故封杀,两天内共有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矿方以各种名义发放的“封口费”,这件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德国华人记者张丹红“因言获罪”,被德国之声停止了工作,免去中文部副主任职务。事件被报道后,引起国际新闻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被揭露出来的山西“封口费”事件备受社会关注。综观整个事件的关注视角,学界和业界都忽视了一个基础性的层面,即该事件给中国新闻学教育带来的警示和思考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钓鱼执法事件"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事件,而是通过非常因素介入,通过二次调查逐渐真相大白的社会热点事件.;其前提是事件本身成为全国的公共话题,才可能有第三方调查。换而言之,如果没有互联网,或者这些事件没有被发布在互联网上,真相可能永远无法揭示。而媒体记者由于重重阻力,难以通过采访接触到真相。  相似文献   

11.
“平陆事件”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平陆事件”,即“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毒事件。平陆事件当时几乎无人不知,但人们只知有反革命分子投毒搞破坏,北京有关部门为抢救阶级兄弟而连夜空运药品到平陆,至于事件的全部情况,并无人知晓。李敬斋所《跨越时空的真情》,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并记述了数十年后当年的供药部门与尚在世的中毒民工重聚之情,今天读来颇有感人之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剖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悖社会责任的行为,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引起新闻记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规范新闻采访行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瞒报一人死亡事故,闻讯赶去的真假"记者"领取了"封口费"。经曝光后,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  相似文献   

14.
金明勇 《视听纵横》2009,(1):119-120
2008年记者节前的一个多星期,对于新闻界来说,发生在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的那件“记者领封口费”事件,称得上是奇耻大辱。之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进行报导,观点大都为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媒体公信力贬值之类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9,(2):22-23
去年9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矿工1人的责任事故后,矿方为隐瞒事故,以各种名义发放“封口费”。仅仅两天时间。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封口费。后初步核查。领取“封口费”人员中。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的有2人,其余多数是假冒新闻单位的社会人员。“封口费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6.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断乱麻将所有的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原海南电视台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轰然垮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被揭露出来的山西“封口费“事件备受社会关注。综观整个事件的关注视角,学界和业界都忽视了一个基础性的层面,即该事件给中国新闻学教育带来的警示和思考有哪些。回归新闻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按照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总结,新闻学的核心价值包括:真实性、可信  相似文献   

18.
万小初 《声屏世界》2011,(11):21-23
近些年,新闻界悄然流行着一种“还原论”。它认为“还原现场是新闻的极致”“还原真相是新闻的生命”。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对此作更深入的思考。就会触及新闻的本质与规律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记者应是让人尊重的职业,但时不时出现的“封口费”事件,却让记者的声誉扫地,有嘲笑记者的,有鄙视记者的,更有憎恶记者的。好端端的职业怎么会被糟蹋成眼下如此的状况?是谁给了“封口费”如此滋生的土壤?细究起来,媒体和社会都难免其责。  相似文献   

20.
赵文国 《新闻通讯》2011,(12):14-15
传统媒体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报道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报道过程的合理,以追求真相为己任的媒体,却在报道该事件的过程中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剪辑监控录像,使真相难以判断;二是新闻报道道德化,使新闻不够客观冷静;三是后续报道有哗众取宠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