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梁金豹 《教育评论》2024,(2):110-116
侯官文化尚武精神传承的爱国教育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侯官文化尚武精神根植于侯官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体现了当地人民勇敢、坚韧、奋斗和担当的品质。当代社会,侯官文化尚武精神的传承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侯官文化尚武精神的爱国主义课程,阐释侯官文化尚武精神的爱国主义特质,创新侯官文化尚武精神的爱国主义实践等内容,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德江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本文主要从艺术文化学视角探讨德江傩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追忆德江傩戏傩文化的心理生理根源,并且从艺术文化学视角反观德江傩戏传承与保护,以期为德江傩戏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搭建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教学思路:傩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酬神还愿的戏曲表现形式。傩戏有着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流行广泛,我们贵州遵义就有仡佬族傩戏,但是本地小朋友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不够了解,传统文化需要认识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更是应该带领小朋友们去了解感受。本次课程是选择软陶泥在瓷盘上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软陶泥可塑性强,可使用技法丰富,更容易堆叠,刻画出细节;其次色彩鲜艳,更能表现傩面具的夸张狞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池傩戏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贵池傩戏的传承脉络和影响因素,挖掘隐藏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的贵池傩戏中的原始的健身价值,进一步拓展贵池傩戏在地方体育旅游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以引起人们对贵池傩戏体育文化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并发挥乡村社会中固有特色资源作为内生、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民俗体育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是原生态的身体运动,是根植乡土的社会活动,是盘活乡村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池州傩戏为实践考察案例,认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应以文化底蕴为根基,发挥文化驱动为进路。其具体践行路径为:把握民俗体育的文化为内核,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立足民俗体育的健康功能,以推进乡村全民健康;发挥民俗体育的组织功效,以维系乡村公序良俗;发展民俗体育的产业要素,以实现乡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田野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探讨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质基础上,从文化生态视角分析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与传承路径,该研究将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黔北仡佬族傩戏傩文化来源于民间,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同时傩戏傩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融于黔北仡佬族节庆习俗、诞生礼仪、婚嫁习俗、丧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仡佬族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民俗与傩戏傩文化的关系中,体现出黔北仡佬族人多神崇拜的自然观和庄重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9.
尚武精神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因在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不明显,故易为人所忽略。在宋代之前,古典诗歌对尚武精神的抒写与传承一直绵延不绝,《诗经》肇其始,经汉魏,至盛唐而臻于极境。唐以及唐以前的古典诗歌对尚武精神的传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汉民族文化在诗人心中的投射和沉淀是文化渊源;社会风气的潜在影响和塑造是社会基础;对建功报国、守土开疆的追求和崇尚是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0.
贵池傩戏是以驱逐鬼疫、祈求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曲表演活动.傩戏面具造型、色彩等要素的数字化图形设计,对于开发贵池傩戏面具,传承傩戏文化,繁荣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巫术仪式,是原始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明清,傩文化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傩祭——傩舞——傩戏的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岑巩境内流传的古思州傩戏以宫廷傩和民间傩为主,而宫廷傩是中国古代四大傩戏之一,目前仅在湘黔交界处存留,国内其它地方尚未发现。而以宫廷傩戏剧目《喜傩神》为代表的傩面具制作工艺则代代秘传,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傩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傩戏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种看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本文认为作为傩戏的一种,傩堂戏就包含着浓重的经济成分。从地方志、相关调查报告以及笔者最新调查获得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傩堂戏都明显以营利为目的。傩戏与经济(市场)之间是否有关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从各种傩戏类型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是指人类的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可以加深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整体理解。文章透过荡里姚宗族的地理位置、村落镜像、宗族变迁、傩戏传承、演出场地、舞台装置、砌末道具等问题,对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跳傩相关事象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池州傩文化与宗族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遵义湄潭有着丰富的傩文化现象,傩夹戏广泛地存在于祈福禳灾活动之中,即正坛法事中插入的分角色表演的一些有一定故事情节、同时又与傩祭密切相关的仪式表演,是介乎于傩仪与傩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从单一的驱鬼敬神向娱神又娱人的民俗民艺活动的转变,对之进行考察,可看出傩向戏过度的演变形态.  相似文献   

16.
傩仪,源于以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的古老傩祭仪礼。在早期傩仪中,动物图腾占主要地位,随着傩仪主体由神对鬼的驱逐变为人对神的请求,傩仪的民间性、随意性和狂欢性逐渐增强,傩仪向傩戏转化。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以虎为图腾,其虎傩也经历了由图腾祭祀到戏剧雏形的转变,现今虎舞中的请神、酬神、送神保留了虎傩的文化痕迹,而表演性的生产舞蹈则属于戏剧的雏形,展现的是人性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7.
冯晓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119-120,127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关注傩文化,至目前,对傩戏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但是,傩戏音乐所处的整体社会人文环境却令人堪忧,这对傩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有着严重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8.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傩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将其与中国其它戏曲作对比,从中找出二者之异同。进而指出傩戏在当代社会应加以保护,让其独特魅力发挥出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