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慧香 《科研管理》2015,36(7):64-69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9-2009年间我国内地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波动较大,增长主导因素由技术进步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重,国家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是导致相关波动和转变的主要原因。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幅低于中西部地区,文化投资差异是导致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6我国高科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在2001—2006年我国全要素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技术进步呈衰退趋势,而技术效率大体为增长趋势。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下降,东部地区并未呈现出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地区优势,同时,外资对东部城市生产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内蒙古、青海、贵州、云南、宁夏等西部12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13—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地区省际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生产力发展理念下,文化资源开发赋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技术进步方面部分省、自治区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仍有差距,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助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开放型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新发展格局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尹琳琳  苏秦 《软科学》2009,23(11):73-78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3~2007年中国31个地区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倒U型特征;技术进步是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则成为制约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原因;服务业生产率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发展滞后或缓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江 《科研管理》2015,36(5):87-98
本文利用1978~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与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退步趋势;(2)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且多数东部省份增速较快,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多数中西部省份增速较慢。主要研究启示有:(1)理论上,随着DEA测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TFP的理解也不断深入;(2)实践中,必须切实地解决农业技术效率低下问题,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2013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2.8%,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年均下降9%,而技术效率年均上涨6.8%,追赶效应存在但增长效应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度趋势是波动式上升的,综合类、理工类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高校2004—2010年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同时下降,只有纯技术效率轻微上涨但影响微弱;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变动趋势高度一致,两者具有同步性;省份对比看,不同省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差异显著.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诗与哲学,艺术与科学的文化纷争,柏拉图和青年尼采代表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立场:一个确立了柏拉图主义的文化观,另一个颠倒了柏拉图主义的文化观;一个基于灵魂从意见到理念的转向,对真理的爱欲建立了从艺术到科学的文化价值等级秩序,另一个则根据对生命的悲观体验,为生活辩护的需要确立了从科学到艺术的文化价值等级秩序。他们对于古代两种文化争执的裁决将启发我们如何来解决现代的两种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12.
王吉英 《科教文汇》2013,(28):99-100
“文化例外”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关贸总协定谈判时法国提出的,旨在将文化产品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法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财政手段应对美国大肆入侵的视听产品、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例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保护主义。政府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本国文化产业受美国文化巨头侵袭的力度,但文化保护主义政策毕竟存在局限性。政府干预和市场调控双管齐下、互相弥补才是各国文化繁荣的根本保障,世界文化才会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威 《青海科技》2012,(3):99-101
有人说胆固醇多了不好,也有人说胆固醇多了能抗癌。书上说糖尿病人不能吃香蕉;但电视里又讲糖尿病人可以吃香蕉。有人说饭后不能喝水,也有人说饭后最好喝点水……科学不断进步,理论不断出新,各种养生理念近年来回颠覆,俯首皆是的养生指导,几乎使人无所适从了。养生,有这么复杂么?其实万事万物都不复杂,一个"和"字,便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原本生活在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人和宇宙之间,是"天人本一"的关系,但为了满足欲求,人渐渐与自然割裂,变成了"我很物质",继而"我很无奈"——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本来面目,时常违背自然规律,并且自以为是。所以,健康和快乐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4.
杨英健 《科教文汇》2013,(26):203-203,205
“全国文明镇”烟筒山镇始终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全镇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了该镇的文化品位,加快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步伐。笔者认为,依托本地域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将农村文化活动由自娱自乐向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转变,应当是下一步群众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消费侧重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即附加在商品中的文化资本价值.这使得消费呈现出文化化景象,消费的文化象征意义越来越突出,商品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关注,形成了消费文化.尤其在文化消费领域,商品中文化资本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其价值,左右着消费走向.并且,若从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出发,透析人格化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则有助于把握当代文化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而受到日益关注。电影翻译在不同文化间搭建了桥梁,起到了沟通原作和译语观众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译者在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重构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
张艳玲 《科教文汇》2020,(5):179-180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英美文化输入为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从文化图示理论出发,探讨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中西文化图示并进行文化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水平,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太过分偏重于数学的欧几里德式抽象 ,偏重于理智性和概念性的分析 ,以求得公理化或公式化的理解 ,结果使西方文化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与文化具有先天的血缘关系,从人们对“大学是什么”的追问和深思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最早系统阐述大学观的是英国著名神学家、教育家纽曼(J.H.C.Newman),他认为“大学就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A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文化权利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萍 《情报杂志》2008,27(6):120-122
从公民的文化权利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文化权利不公平的原因,提出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的职责,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图书馆的责任,并从五个层面阐述了图书馆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