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仕辉 《中学文科》2009,(14):109-110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双边活动,它要求与之相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因为不同的师生关系可以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能否达到一种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创造性地想象的状态将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成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真正有利于创新教育呢?本文是笔者对多年来所进行的师生关系实践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角度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是以校长为核心,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为主轴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关系场。具体说来,它表现为:学校领导与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关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关系;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以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群体及个体与学生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学生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对关系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  相似文献   

4.
浅议教育爱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受教育者的浓厚情感,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分析理解教育爱的关系内涵、来源、表达方式等,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弄清楚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如何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承担哪些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何种心理关系面达到与各自的角色相融。一般来说,师生之间的不同角色,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由特定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所决定的。在学校中,教师作为教育者,他受社会和国家的委托,履行教育和教学的职责,承担着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合格人才的使命,扮演施教者的角色。学生作为受教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者;学生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受教育者。教师要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总是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正确认识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运作有可能缺少很多的硬件配备,如教学楼、活动场地、教学仪器及设施等;但它从来不会缺少的就是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间接教育者:家长、社区、社会等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离不开人的活动。处理好教育者与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与间接教育者、管理者与间接教育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教育管理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每天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处理好了,对  相似文献   

9.
苏燕 《广东教育》2007,(12):8-8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组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包括了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学生自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区域中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共生互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对话教育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的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同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心灵的碰撞着眼于得到新的东西,在这种新的东西面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对话教育,是在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原理和主张。对话教育认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授受关…  相似文献   

11.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10,(30):186-188
在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而网络的广泛介入改变了高校的教育环境,使师生关系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播时更倾向于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教师角色由灌输式教学的控制者走向协同式学习的指导者、教育者一受教育者关系趋向平等。这些新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使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给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灵魂就是指心理。如果教育者的行为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的水平特点,就会促进教学;反之阻碍教学。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完善教学过程,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王彦 《教书育人》2012,(25):10-11
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的发挥,维系着课堂教学的气氛,制约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影响学生个性的社会化与心理健康。而师生关系正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包括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我国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是以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为指导,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征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学生)消除对立意识后与教育者(教师)在心灵上的真正交融,他们的关系属于各自主体的对象化的审美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就是要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保持教育中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性,成功地将学生的个体从自然的欲求状态过渡到理性的秩序状态,造就有创造性的学生个体,最终将师生关系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人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物共同组成。教育过程可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还可分为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评价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都拘囿于"主体——客体"二分的关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成刚 《中国教师》2009,(Z2):236-237
师生之间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成人与儿童,长者与晚辈,有知者与无知者等多种关系。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把师生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有些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师生关系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师生关系是一定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结成的相互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