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招生人数不断膨胀,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异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必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域外法治国家考察,总结了其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革新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着与法治现代化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法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法学人才的培养及成长也应建立在科学环境资源法教育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大多数法学院在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秉承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普适性与特色性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的原则。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考核机制,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出发,并在综合多学科知识、国家环境政策立法动向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教学。笔者现就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的培养思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法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重新检讨旧的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采取若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重新定位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司法考试与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优化法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机构及课程体系,通过方法论训练、课题参与和研讨课等方式提升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59-160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这种模式之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经过我国部分高校几年的实践证明,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我们应当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是一项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而要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法学人才做保证。而我国目前作为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途径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模式,还是人才的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其需要。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和多年培养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认为必须对现行的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新定位。从招生到就业、从能力培养到素质教育、从生源背景到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节省教育资源,避免人才培养的低层次、重复和浪费;以适应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层次。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在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从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选择有效的培养方式、确立多维的培养质量考核机制等方面对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法学硕士强调单一的"理论型"培养定位,注重与法律硕士的区分培养,使得实践中存在"理论型"法学硕士弱理论化、人才"假性过剩"的现象以及"实践型"法律硕士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实践要求等困境。法学硕士的培养应该打破单一的"理论型"定位,在健全法律人格的基础上定位多元化。这不仅符合当前法学教育的实情,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也是对法学学科应用性和理论性双重本质属性的尊重,也顺应了高等教育中"理论型"与"实践型"理念融合的趋势。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阶段以及推进公共治理和全球化的新时代,新形势对法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在法学专业教育中的定位是基础性的,离开通识教育,法学专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认知完整的法律人,并促进法学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发展,这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意义重大。应当将通识教育融合进法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应定位为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樾 《教育与职业》2006,(15):70-71
法学本科教育是整个法学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其目标定位与法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法学教育界存在着争议。鉴于我国的国情及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状况,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于职业教育或精英教育,而应明确定位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法学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周世中 《高教论坛》2003,(5):111-113
市场经济对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法科学生具有扎实的法学和经济学知识,而且要求法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一枝硬笔、一张铁嘴”形象地表述了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法学教育应当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从教师的应用、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硬件建设,都应围绕着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使法科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适应法律工作,创造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要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要求,使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律诊所教育倡导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执业技能,它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法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将法律诊所模式引入成人教育法学专业社会实践环节,替代以往形式化的社会调查,符合职业教育提出的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成人学员执业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使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以法治教的道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其实施过程中配套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本身设计的基本框架不尽科学、立法技术存在缺陷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立法体系的局限性亦更加凸显。修改并完善之,将对我国《职业教育法》立法的科学性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法修订首先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如职业教育法的性质定位、职业教育法的职能定位、职业教育法的作用范畴定位等;二是审慎对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入法问题,需要从轻重缓急来分别对待各类问题,需要从可行性上认真研究进入职业教育法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法修订要从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设来考虑,可以从不同的行政主体或调整关系分别从其他相关法律等多方面进行逐步立法共同组成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后,高职学生虽有一定的“做事”能力,但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做人”能力方面的欠缺必然不利于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等学科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到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界的联系,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主要体现为更加重视学术教育,增强职业针对性,以及注重就业与再就业的培训工作。通过探析美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可以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应体现出人本主义的特点。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价值取向、法律职业伦理、职业技能和人文品质四个层面。法学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统一性。法学素质教育应当围绕法学专业教育而展开,而法学专业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于以专业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其培养模式之路经是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与其将诊所式教育理解为一种教育方式,不如将之解释为一种教育理念。诊所式教育的精髓在于通过实践、通过经验的学习,将其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教育目标进行提炼,并将之贯彻到法学实践教育的全过程。高职法学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分阶段实施,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