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白银时代”的文学,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其对于“人”的思索更进发出了气势如虹的活力。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象征主义诗歌更是其中的艳丽奇葩。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勃洛克,作为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创作主将的代表,他的诗歌亦包含着关于“人”的哲理思考。“血”对“人”而言,是存活的必需品,在文学创作中,多被借用来表现关于“人”的思考。在勃洛克的诗歌中,“血”依然是常见意象,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子川 《中文自修》2003,(12):30-31
俄罗斯诗歌所谓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分别在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时间相隔近一百年,产生了两个诗歌巨匠: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生于1799年的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对于普希金,中国的读者并不陌  相似文献   

3.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诗歌,群星荟萃,个性鲜明.甚至同一个流派内的艺术家时常在修辞以及对世界的感受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白银时代”的诗歌解读一直以来是俄苏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本文拟从诗歌语言独特的音乐性和象征性角度出发,探讨结构主义符号学对“白银时代”诗歌语言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诞生了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造就了勃洛克、别雷和阿赫玛托娃这样的诗歌大师以及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审美观中的"永恒女性"。  相似文献   

5.
“白银世纪”学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等现代诗歌创作是相对于19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的普希金时代而言的。笔认为,“白银世纪”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苏联时期的学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显危在显然是一种政治和艺术的偏见,但是也不赞同以“白银世纪学:否定和取代苏联学。苏联学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审美理想与艺术方法,不同于俄国其他历史时代的学,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和文学潮流,兴起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诗坛,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至欧美各国乃至全世界。可以说,象征主义“不仅在法国而且遍及西方世界,20世纪诗歌观念已为法国象征主义运动所宣明的学说原理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7.
“白银世纪’,文学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等现代诗歌创作,是相对于19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的普希金时代而言的。笔者认为,“白银世纪”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苏联时期的文学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显然是一种政治和艺术的偏见,但也不赞同以“白银世纪文学”否定和取代苏联文学。苏联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审美理想与艺术方法,不同于俄国其他历史时代的文学,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继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提出诗歌的“三美”之后,诗歌的音乐性受到许多诗人学者的关注。3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动,诗歌理论与批评也众口不一。左翼现实主义诗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论和新月派等自由知识分子的诗论在诗歌的音乐性上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李金发是自觉写作此类诗歌的"第一个人",其诗作晦涩生硬.作为象征主义诗集大成者的戴望舒深得象征主义精髓,又与民族传统融合.对两人诗作比较论析,可以从中揭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纯诗”是“性灵”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它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至高审美境界,纯粹美的艺术理想。20世纪中国诗歌在法国象征主义“纯诗”那里找回了自己民族纯艺术传统的文化记忆,目的却多在寻找合乎现代性要求的、新诗形式建构的多种可能。中国化“纯诗”的时代命运表明,新诗回归文学本体之路,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一次颇为艰难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华章》2013,(13)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既保留了新的“哈尔滨白银时代”的文学特征,又可有深刻的中国烙印.它以坚强刚毅的崇尚意.志的鲜明个性、地域色彩、思乡情结,以及民族风格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在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上,一大批象征主义者倾向于用宗教神话的方式表达思想,因为宗教神话之中蕴藏的民族文化遗产对探索人和世界存在的永恒规律具有深远意义。长篇小说《创造的传奇》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作家索洛古勃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创作成熟期尤其能表现"创造"这一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的核心思想。作为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创造的传奇》富于浓厚的宗教神话色彩,蕴含大量宗教神话元素,索洛古勃利用独特的诗学手段解构传统的宗教神话,并赋予其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历史事件.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相随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作品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她的诗可以与萨福的作品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经历坎坷,创作成果颇丰,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然而历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和文学潮流,兴起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诗坛,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至欧美各国乃至全世界。可以说,象征主义不仅在法国而且遍及西方世界,20世纪诗歌观念已为法国象征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发展,具有其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各种文学思潮及流派相互融合并存;诗人在们广泛接纳西方文学潮流的同时,又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斯拉夫主义"兴趣;一批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女诗人、女作家迅速崛起。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发展特征作了尝试性的浅析。  相似文献   

18.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20.
象征主义反对直陈其事,强调“象征”与“暗示”,象征主义诗歌离不开比喻,且使用频数也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种诗歌,所以朱自清先生强调比喻在象征主义诗歌中运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时说:“比喻是他们的生命。”诚然,一切诗歌都不乏比喻,但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那种明白晓畅的比喻相对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