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现在的各门教学学科,更是育人的良好载体,也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而音乐教学更是“美”的教育,它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相似文献   

2.
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所以美育也是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4.
杨润林 《考试周刊》2015,(25):119-120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渗透,实现以美育人,达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实现以"美"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一门艺术,内含诸多审美情愫。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以"写美汉字、创美人生"为书法教育理念,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充分挖掘"美"的元素,打造"唯美"书法教育,让校园处处沐浴书法美的光泽,形成赏析美、创造美的教学自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6.
陈早 《快乐阅读》2013,(25):126
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寓教于乐,乐中受教的载体。它体现从悦人到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的欲望,而且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文本中人物的心灵美,宇宙空间的神秘美,大自然中的意境美……一、感情朗读,品味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清新流畅、优美而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课文。通过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可以能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虽然这一机制面对是大学生群体中极少的一部分.但是是否能妥善管理教育违纪学生能产生不少的反应,不仅针对于学生个体,而且对其他学生教育,乃至家庭和社会都能引起反响。所以建立和完善针对违纪大学生的教育机制不仅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更是高等学校“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能维护校园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有效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材中"美"元素的挖掘,要通过不同"美"的展示来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语言美以及情境美的教学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吕虹霞 《成才之路》2013,(29):64-64
教育应以“育人”为前提,音乐课更是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使音乐教学多姿多彩,创造音乐的美。目前学生不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造成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培养兴趣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所以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歌曲教学(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把歌唱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音乐感受与鉴赏"中感受美,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中领悟美,在歌唱的过程中体验美,在"音乐创造"过程中表现美.让学生在美好的感觉中唱出优美的心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通过教学,学生的合唱,重唱水平大大提升,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3.
汤珺 《广西教育》2011,(17):53+61-53,61
在学校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以美育人,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品德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学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雅 《中国教师》2013,(16):58-61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以下简称"丽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于2010年9月全面招生,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 280人,教职工144人。学校始终将"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作为育人宗旨,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坚定不移地推进"德美立校"战略,形成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和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目标"的美育模式。一、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曾经说过:"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在教育教学中,既要"言传",也要"身教",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效率的优劣,甚至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黄靖 《成才之路》2014,(23):3-3
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学过程要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就渗透着审美教育,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初中教材所选的课文蕴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学生。可以净化青少年的心灵,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尤其是课本中所选的现代散文。散文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美,是教育的磁石。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育人,让学生获得道德和审美的熏陶是育人之本。"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境深远、蕴含哲理的优美篇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只有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月光曲》文美、曲美、景美、情更美,是一篇意境隽永、语言优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时时渗透美德教育,使广大学生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美激情,以美求真,以美引趣,以美育人,把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心灵是健康成长的关键,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学校的重点,但是我国针对初中生的教学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心理健康更能得到发展,为将来的学习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和育人是其根本任务。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育人水平及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育人能力缺失现象严重,这并非教师个人因素所致。教育是一种需要具有激情与崇高精神的事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关注的是在自己和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需要关注教师情感教育,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上,从"知识导向"转向"育人导向";教学目标上,从"技能发展"转向"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