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8位获诺贝尔奖华人学者中,有3位出自梅贻琦执掌时期的清华大学,这是与梅贻琦持之以恒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密不可分的。他主张"明明德"、"新民",养成整体之人格;坚持"知类通达","通重于专",注重通才教育;倡导各学科融会贯通,养成广博学识;提出"大师"论与"从游"论,强调教师的特殊作用。这些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其治校方略、师资建设、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诸环节,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当今大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作为两岸清华大学共同的精神财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经验值得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2.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进入了“黄金阶段,”又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50年代后期,梅贻琦又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从而实现了他终身服务清华的夙愿。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仅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按照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逻辑展开,探讨梅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起步于民国时期成立的工学院,梅贻琦作为清华校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凭借富有远见的治校谋略与顺应时势的改革举措,领导创建了工学院,引领推动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办学实践。在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带领清华学人,服务国家需求,广纳工程人才,构建课程体系,做大做强了清华的工程学科,为清华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建设工程学科为牵引,带动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进而实现人才强国、科技报国的理想使命,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借鉴。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校长和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清华培养了梅贻琦,梅校长引导清华走向光明和辉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教授的力作《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向读者展现了现代高等教育家梅贻琦校长和在艰难中前进的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通才教育思想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对清华大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梅贻琦以通才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开创了清华大学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钊 《教师博览》2004,(1):21-22
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穿衣吃饭.处处精打细算。梅贻琦经常用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  相似文献   

8.
1931年冬,悔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台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  相似文献   

9.
梅贻琦是我国当代资望很深、建树极丰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之一,通才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通才教育思想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儒家大学教育思想、欧美近代民主与法制思想,特别是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实际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和近代欧美高等学府所倡导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思想在清华实施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0.
既是教授、学者,同时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这个名字闪闪发光。做过17年清华大学校长,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17年的时光,光阴荏苒,梅贻琦留给世人的,是一座心有净魂的廉洁的丰碑。身为清华大学校长,他却一直过着近乎清贫的生活,这一点尤其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1.
徐百柯 《教育文汇》2004,(10):49-50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几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1938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了西  相似文献   

13.
《师道》2004,(11):48-49
1931年冬,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  相似文献   

14.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中,他使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发展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学。他的教师理念及其管理实践不仅使清华和西南联大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而且对我国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对于梅贻琦来说.虽然之前已经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但是西南联大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代表着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大学一解》,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这句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一直为后人推崇,而梅贻琦两袖清风的品性、坚守规定的操守更令人钦佩。1931年,梅贻琦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一到任,他便放弃校长传统的特权,家里的电话费、佣工的薪金,以及学校补贴的两吨煤,他全部要求自费。八年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  相似文献   

17.
李楯 《教师博览》2012,(8):16-17
清华大学,已历百年.有些话要说. 被一些人称之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是我的五太姨夫——他的夫人韩咏华是我奶奶韩俊华的五妹. 梅贻琦因在1949年前离开当时的北平去了美国,后又创办台湾清华大学,其间,还任过"教育部长",所以留在大陆的我们在很长时间一直受其影响——先是我父母,后是我兄妹,每逢运动,都要"交代";当时,有人说:梅贻琦是"战犯",最起码,也是"反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潘光旦曾在《梅月涵夫子任教廿五年序》中做如下感慨:清华所培养出来的多少人才之中,对母校竭其心力,能如是锲而不舍的,已有几人?目前从事于大学教育的人中,或负行政的责任,或主专门的讲席,对所出身的学校,能如是其全神贯注契合无间的,能有几人?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能雍容揖让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中国之大,又有几人?这三问便概括了梅贻琦校长终其一生的坚持与执著。我们理应把它办成一所世界上著名的学府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1908年,梅贻琦以全  相似文献   

19.
梅贻琦妙解     
抗战初期,清华大学南迁,一度滞留云南小城蒙自。校舍很宽敞,闻一多教授住在一座木结构楼房的楼上,日日在楼上读书、注释古籍,被同仁戏称为“何不下楱楼主”,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高等工程教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关于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力主以“通才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学科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