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敖 《文化博览》2005,(5):18-19
人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人、训练做好人,长大以后,有的自信是好人,有的自许是好人,有的自命是好人,他们从少到老,从老到咽气,一直如此自信、自许或自命,从来不疑有他.但是,好人、好人,他们真是好人吗?深究起来,可不见得.  相似文献   

2.
好人累     
同样是一辈子,好人总是比坏人累。好人为别人做好事,总担心做不到位,做好了,觉得理当如此,做得不好,就会老大地过意不去。好人待人坦诚,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从没半点保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惟恐对不住朋友。好人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比被伤害的人还难受,在他的心目中,这一辈子只有待人好的责任,没有向人索取的权利。好人干工作总是追求尽善尽美,有一点差池都不能原谅自己,把完美做事视为自己的本分,把偶然的差距视为自己的过失。  相似文献   

3.
不乖,离坏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们扮酷、作秀,自有他们的理由,青春都有一点叛逆、一点可恨、一点疯狂、一点幼稚,其实,还有一点可爱。那么,不乖,到底离坏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领导的艺术     
李增富 《职业圈》2012,(3):95-95
一、领导与用人。管理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的关键在于用人。企业最根本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资产,而在于有多少人才,人才是企业之本。有了人、用好人,企业就会有一切;没有人、不会用人,企业就会失去一切。“不会用人是没水平;会用人是有水平:用好人才是高水平”,用人的能力和水平是领导管理能力的最根本体现,领导学会了用人,并且用好了人,管理至少成功了一半。会用人首先要会看人,其次要用好人,而用好人又要求敢用人。还要能容人。  相似文献   

5.
比领导还傻     
领导坐在台上,唾沫横飞,讲着一些人所共知的废话。下面的人,有的看报纸,有的打瞌睡。那些和领导一起坐在主席台的人,有的笔走龙蛇,"唰唰"记录,有的频频点头,以示认同。他们表情都很夸张。台下的人不禁纳闷:这几个人是不是弱智?你别小瞧他们,这帮人是在装傻。他们离领导太近,必须表现得比领导还傻。唐玄宗让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见而不拜,左右的人催他行礼,他拱手而立,说:"我本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礼数,也不知道太子是个什么官。"唐玄宗说:"他是储君,等我完蛋以后,就由他来管你。"  相似文献   

6.
星竹 《文化博览》2005,(6):50-51
有两句早听说过的话:"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都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外国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接触中,再辨认谁是坏人."  相似文献   

7.
牟海燕 《职业圈》2014,(14):120-120
人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何管好人、用好人,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成为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尚书房 《职业圈》2004,(7):44-45
同样的地域,有的人看到无限商机,有的人却无从下手;同样的项目,有的人做得有声有色,有的人却生意萧条.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杂志社招聘员工,编辑、美术设计、市场、客服,什么人都要几个。大概有200人报名,约面试的也有几十个。其中不乏资深的媒体人,还有些刊物的主编级人物。让我深感意外的有两点,一是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聘的职位,居然是编辑部主任或者是资深财经记者。看着他们简历中"我2006年7月毕业"的字样,我简直哭笑不得。是他们狂妄?是他们不懂事?总之,这样的人我是不会约面试的。  相似文献   

10.
艾珺 《文化学刊》2013,(2):182-188
“好人”与“贤人”好人,古谓“贤人”,誉称品德高尚的人,亦即行事能够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和规范者。《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亦即孔夫子所云,“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古来还把好人喻为“美人”,以此比喻品行端正、善良的人,如《诗·魏风·葛屦》:“要之檬之,好人服之。”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11月开放两岸探亲以来,到河南的台湾同胞约有百万人次,其中有9.7万人次是到河南寻根祭祖的,仅20人以上的团体就有130多个,从1990年到1996年底,专程到新郑市轩辕黄帝故里和洛阳王城公园的“河南洛书碑”和“根在河洛”碑(见题图)拜祖的团体就有40多个。他们有的焚香,有的上供,有的赋诗,有的宣誓……其情  相似文献   

12.
安徽有美女? 当告诉一些朋友我们《文化时空》准备做一项有关新时空十大美女选拔的文化活动,给沉寂太久的安徽文化制造一点声响的时候,他们都睁大了双眼,特别困惑。第一反应就是开头的这句话,有的甚至还追问一句:安徽真有美女吗? 是的,从古至今安徽就不乏美女。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想必人人皆知,但晓得可爱的花木兰是安徽亳州人氏的却是不多,更不晓得“对镜贴花黄”就是花木兰对自己美貌的欣赏的一个小动作。其实,花木兰的美早已经超越男女,是一  相似文献   

13.
王松 《现代企业文化》2013,(17):149-150
人作为一种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不断增值意味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意味着他们更能效终身效力于企业,为企业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以人为本之理念要求企业必须珍视人、用好人、发展人,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的同时,对社会、股东、从业人员、顾客等各方面都应有最优化的关系,实行人性化的“满意管理”,以适应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谁是今日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是懂得开掘社会性网络的力量以建立品牌、声誉和利润的人.毫无疑问,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懂得交换信任、名声和关系,利用社会性媒介积累影响,举手之间,可以打造企业,也可以倾覆企业.  相似文献   

15.
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在读硕士生韩永相,参加了一档选秀节目。然而,一篇名为《清华又丢人了!》的帖子在某论坛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帖子作者据说也是一清华人,他认为韩永相作为清华人,这么做不但是不务学业,而且还"打着清华的大旗参加选秀",是有辱清华的,丢了清华的脸。按照此人的理解,"选秀""超女"这一类的事,是俗人玩的东西,清华大学这么一个高级学府的学生,怎么能做出那些"媚俗"行为呢?我怎么看就怎么觉得这个清华人似乎有点"自命不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是精神观念文化范畴里一种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政治文明是文明范畴里的一种。"价值"概念定义,当前争议较大。价值在形式上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价值内容就在现实的人日常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实践生活过程之中,价值的本质就是现实历史的发展,一切价值都是现实价值。"价值"概念与"文化"和"文明"两个概念关系很密切。当前,学术理论界在谈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时,有不少人显得很浮躁,只是自发盲目自信,缺少理性自觉的价值分析和文化自立。要克服自发盲目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理性自觉性自信,真正实现理性自觉的坚实自信,自为自强,就得自觉积极地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文化自立,对现实进行价值理性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学生既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是维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文化强国视域出发,分析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意蕴,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文化创新和实践、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培育机制等路径,来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出门时突然下雨,因为没带雨具我只好躲在一家商店的房檐下避雨。雨越来越大,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就在我正发愁的时候,发现前面不远的大路上竟然有一把雨伞。我感到惊喜,又觉得意外:为什么会有一把伞放在路上呢?是别人不小心丢的还是那根本就是一把坏伞呢?在我犹豫是否要去捡的时候,有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跑了过来,他们浑身已经淋透,冷得直发抖。在经过那把雨伞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奔跑的脚步慢了下来。我想,雨伞肯定会被他们捡走的。可是他们只是看了看那把雨伞,又狐疑地看了看我这边,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跑远了。雨还在下着,我也一直看着那把伞犹豫不决。这时又有一个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原本应为欧洲人的定居地,中国人应被拒绝入境是一个早已既定的事实。考虑到这一事实,那些已设法进入新西兰的中国人位置何在?他们在新西兰的法定身份和地位如何?同样重要的是,那些出生在新西兰的中国人的地位,他们是新西兰人还是中国人?他们能同时既是“中国人”又是“新西兰人”吗?这些问题对于确定新西兰的国家特性是相当重要的。谁是新西兰人,谁是合格的新西兰人?直到最近,对于新西兰特性的确认还与英国性、与盎格鲁撒克逊的社会归属和大英帝国联系在一起。在这种界定下,中国人能成为新西兰人吗?直到1919年,当周林(音译)因为其在新…  相似文献   

20.
您知道吗?在繁华都市中,有些人长年与药为伍,以吃药为生,用身体作试验。他们似乎是病人。却不用向医院付诊疗费!相反,他们从医院处获得惊人的高薪……他们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