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意,是指文章中心思想或主题的提炼和确定。譬如,我们有感于某人某事某物,展纸落笔写一篇记叙文,把自己的思想感受、看法告诉读者,这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就是文章所立之“意”,或说所确定的中心。写文章的人都看重“立意”,为什么呢?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里用了个很恰当的比喻,说明“意”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无论诗歌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中心如同一军统帅。文章没有中心,犹士兵没有指挥。什么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什么表现手法的确定,词句的选用等等,都失去了根基和依托而成  相似文献   

2.
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请之乌合。”文章的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没有一个中心意思,信口开河,哪能算文?所以,为文应先立意。有了意,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这个意表达出来,这就成为文章。古人所谓“意立而词从之以生,词具而意缘之以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以意为主”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庄子有言:“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天道》)他把“道”归结为“书”,把“书”归结为“语”,把“语之所贵”归结为“意。”可见早在先秦之时,就确立了意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等于文只有意。文除了意之外,还有其他构成因素。那么,意与其他构成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历来说法很多。曹丕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他认为在“意”、“气”、  相似文献   

4.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这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了。没有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情毕现。为此,无论是平日作文或是考场作文,都应注重在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也将“意”(即文章的主题)比喻为三军的统帅。决定文章优劣和品位的最重要因素是立意。立意就是开宗明义.或者卒章显志,确立文章的主题.揭示中心思想或者观点。  相似文献   

6.
把文章之“意”只释为文章的观点、思想,有失偏颇,思想、观点是理性的,静态固定的。古代写作论的“意”,绘画论的“意”,本质内涵指的是一种“意向”,一种“形象”。立“意”,先立一个静态固定的思想、观点,“李白斗酒诗百篇”将无法解释;今天人人作文先立一个明确固定的思想观点,再按图索骥,便没有也不可能写出有个性化的文章;陈陈相因,便没有写作的繁荣与发展。“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两者是互动的,互动才能使写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考凝眸]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 (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指文章的统帅。在军队中,统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统帅,就会变成乌合之众,没有立意,文章的材料就成了“无帅之兵”的“乌合之众”,所以立意是作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倾。“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意”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无非就是选用恰当的体裁形式及材料表达写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脑之所想。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又不能完完全全照实写进文章中去,因为所写的内容必然受到“意”的制约,在“意”的统摄之下!这里所说的“意”,就是作者对文章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对记叙文而言,“意”就是主题思想,就是作者对笔下所记叙的人和事所持的或褒扬或贬斥的倾向性评价;对议论文而言,  相似文献   

12.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  相似文献   

13.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秦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9,(1):42-42,62
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需要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简言之,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是文章选材、布局、表达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和灵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意”要“立”得好,要讲究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有阶段性的。没有阶段性,不成为生活,也不能成为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就是这种“无言之美”。尤其在文章结尾之处,无言的静默,相对的间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弦外之音,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收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唐诗开篇技巧多样 ,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诸式。明起 ,就是“开口就题之正意说起” ,暗起 ,是“不就题面说” ,而是由题面相关处说起 ,使“题意自现” ;陪起是“先借他物说起 ,以引伸所咏之物” ;反起 ,是欲抑先扬 ,欲擒故纵 ,从题目的反面作文章的领起。这些开篇技巧 ,从若干唐诗的开篇技巧例说中可以确切领会。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现代语文》2014,(12):129-130
一、中学生作文以文化立意的背景和内涵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凡是影响久远的名著佳作,往往都是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切中时弊的作品。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吕祖谦在《古文关键》卷首的《总看文章法》中说:“第一看大概主张。”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观点都形象地表明了在一篇文章的写作中立意的重要性。要让作文水平更进一个阶梯,立意是关键。立意就如同文章的灵魂一样,一篇文章如果有好的立意,一定会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而文章的立意又是写作之关键所在。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可以从意象出发走上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之路。一、意象的含义和认识。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  相似文献   

20.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好坏,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的文章是肤浅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髓.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笔者作了一些小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