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闻事件。读者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和传阅。动新闻的宗旨在于让“静态”、“平面”的新闻“活动”起来,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  相似文献   

3.
以秒表计时效时评文章是近年来新闻媒体最为兴盛的体裁之一。时评,时事之评也。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时”到底以什么为单位?以天?以时?甚至以分、以秒?当今的新闻报道,由于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时效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与电视新闻的滚动播出,手机之介入新闻信息的接收与发布,使媒体之间的新闻竞争,达到了以手按秒表来计算的地步。电子媒体的现场直播,则实现了新闻发生与新闻传播的同步进行。新闻传播的速度是如此之快速,受众面对的新闻信息又是如此之多,目不暇接,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对…  相似文献   

4.
周浒 《报刊之友》2013,(3):107-108
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自身的媒介特性,近年来在图片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手机新闻摄影正改变着传统新闻摄影的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手机新闻摄影图片有了更深远的传播力,不仅拓宽了图片传播的路径,同时使得信息发布者、受众的社交网络得以扩散,更大范围提升了影像传播的影响力。本文以Instagram为例,就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娟 《新闻前哨》2023,(22):19-20
本文认为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思维,在教学体系中引入新闻业界的智能应用、流程再造,通过“引”“培”结合、交叉组合和互相学习,来组建跨越文理科的智能新闻传播师资队伍,以培养创新型的智能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大众的手机摄影对新闻信息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媒介特性,在图片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手机新闻摄影改变传统新闻摄影传播模式,在社会媒体平台发布手机新闻摄影图片具有深远的传播力,使得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社交网络扩散。手机新闻摄影在新闻摄影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机新闻摄影影响力与参与性增强,但同时面临不少问题。本文对社会化媒体下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探讨,分析手机摄影新闻传播的负效应,提出手机摄影应用建议,为手机摄影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电子化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介,是传统报纸与新型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由报纸、移动通讯商、网络运营商联手开通信息传播渠道,用户可以灵活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8.
李华 《采.写.编》2020,(2):18-19,15
移动直播借助日新月异的手机网络环境得以迅猛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与新闻传播“及时、生动、准确”相契合,实现了由“及时”到“实时”的传播品质飞跃提升。新闻移动直播的应运而生,凭一部手机这个移动端就能随时随地获得“在场”“同场”的新闻体验。新闻移动直播革命性地将传统媒体推进了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的“四全”时代。  相似文献   

9.
媒介大汇流下的“融合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雯 《传媒观察》2006,(10):28-3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已是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在发生巨变。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以“融合新闻”赢得竞争,成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必然走向。“融  相似文献   

10.
手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手机以特有的传播优势参与新闻报道,成为全新的新闻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新闻传播业中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以网络的崛起为主要标志。它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在此时代背景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应时代召唤,诚邀海峡两岸60多位新闻传播学者、专家、教授于1999年9月30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新闻传播”、“网络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及走向”、“新闻传播教育”等诸方面进行了严谨、热烈、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对即将步入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12.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的一种媒体形式。手机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手机报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以手机为终端进行信息传递,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阅新闻信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动新闻”事件谈新闻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底,壹传媒《苹果日报》推出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动新闻",以精细的3D动画形式再现暴力凶杀案等新闻事件,标榜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呈现新闻,手机网络皆可下载阅读。而此种报道方式也引起了强烈争议。2009年11月26日上午,约有20个台湾民间团体来到壹传媒大楼抗议.强烈指责“动新闻”以大量模拟动画方式报道色情、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作为一股新兴的传播力量,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于一体,成为第五媒体。在如今的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作为多媒体终端,其传播的内容渐渐呈现融合新闻的特征。本文从手机媒体的移动性、个性化以及互动性等特点探讨多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和编辑,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牛客”.英语newsblog(新闻博客)的译音,指在网络以博客日志的形式发布新闻、提起论争的新闻传播个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人手一部的重要工具,网络像一张巨大的网,遍布整个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拓宽了网络新闻传播的途径与范围,使网络新闻传播更加普遍与广泛。手机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9.
INTERNET对中国新闻传播的意义--以新浪网"王志东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炘炘 《现代传播》2002,(3):99-105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 ,通过分析前不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网公司(www sina com cn)前CEO王志东先生去职事件 ,引发中国国内媒体和网络传播机构展开密集报道的情况 ,来观察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格局和运作特征。通过对国内主要传播机构和著名网站对此事件的报道情况的调查 ,我们发现国内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利用网络手段传播新闻方面 ,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本文发现 ,网络新闻传播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 ,可以独自设置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议程 ,如此次对“王志东事件”的报道 ;而网络传播确立独立议程的重要手段是设立新闻性专栏 ,给予特定新闻事件以突出的强调处理。这是网络新闻传播不同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的特殊手段。。本次调查对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站在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参与程度的描述 ,将会随着网络业界的发展而改变。报刊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紧密关联 ,主要因为国内网络传播目前还是以文字形式为主。网络作为一个传递信息的平台 ,已经得到一致的公认。当这个信息平台用于新闻传播时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它究竟是一个信息平台 ,还是一个新闻媒体 ?当它作为一个“中性”的信息平台传播新闻时 ,我们发现 ,它几乎等同于一张没有社论版的报纸。网络传播在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传播带来很大机遇和挑战,同时,网络传播受众多元化需求增加,对校园网络中新闻传播媒体和相关内容的传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结合发展质量,其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网络传播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结合价值,探究针对高校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