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真能干.一岁就能背儿歌,两岁就能认很多字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的是某某幼儿园,那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可好啦.我孩子上了一期就能写字了。”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谈如何去面对呢?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3.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您有好的建议和做法吗?  相似文献   

5.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7.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常家长容易进入这样几个误区:唠叨没壳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总是不停地唠叨:“别玩了,快抓紧时间写作业吧!”……这种车轱辘话,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它会导致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还有的家长总是数落孩子的不是:“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都没人要!”……家长误以为多说说孩子的短处,也是在教育孩子,刺激一下孩子,会让他急起直追。其实错了,孩子听了这些有伤自尊心的话,只会感到屈辱和愤怒,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8.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冼洁丽 《中学文科》2009,(2):131-132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曾听过一位家长伤心地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些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我从哪里来     
胡萍 《顽皮娃娃》2008,(19):I0010-I0011
很多幼儿都会问家长:“我是从哪儿来的?”家长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编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有的说是捡来的,有的说是像种子一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是买来的……这些说法最终都会被孩子质疑,甚至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到底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正>“开学这么久了,应该开一次家长会了!”当我把自己要开家长会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同事们一片惊讶。有的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你应该试试,让我们看看,或许你们班的家长会听你的。”有的老师对我善意地提醒:“咱们这里的家长不同于城镇学校的家长,都是只管生不管养。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出了问题打电话叫都还不来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3.
申淑敏 《班主任》2010,(8):10-12
我校地处河南第二大交易市场附近,学生家庭背景十分复杂,家长文化程度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写不好自己的姓名,说赃话;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无度;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每个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在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或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  相似文献   

14.
郑黎晖 《家庭教育》2008,(12):14-14
似乎每位做家长的,都会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 “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啊?”如果孩子追问一句,家长的回答就会五花八门。 有的家长会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门口收垃圾的一样受苦。”这类家长显然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黑板上“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科学教育孩子”等醒目大字,总在我眼前晃动,使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孩子。常听到有些家长无可奈何地说“如今的孩子难教育”,我认为,这与我们做家长的权威、尊严有关。有的家长认为,不论自  相似文献   

16.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有家长带孩子找我,让我给辅导作文。聊起来,有的家长就抱怨:“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不会说瞎话,和我一样傻实在。”并深有体会地说:“其实作文就是瞎编,有的孩子,人家不用教就会,而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2):14-15
有的家长不知为什么,就是害怕孩子上网。有位家长对我说:“我有绝招。”我好奇地问:“什么绝招?”他回答说:“就是  相似文献   

19.
吴军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有一次和家长聊天,一位家长说:“孩子不喜欢收拾东西,给他买的那套玩具他很喜欢,可是玩后又丢得到处都是。”我就问这位家长:“那你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她说:“我只能帮孩子收拾好呀!”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遇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基本上都是先讲道理,不听就批评,再行不通就责骂,接着就自己无奈地收拾。  相似文献   

20.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