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线法”求线段和最值,即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定理来构建共线模型,由共线原理求线段和最值的一种思路.具体求解时需要关注问题中的动点及轨迹,利用“共线法”来确定最值情形.本文结合实例探究“共线法”求线段和最值.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教学中碰到求折线长度的最值或值域时,运用“化归的思想”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利用“在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段和折线中,线段最短”,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  相似文献   

3.
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 ,所涉及到代数、几何、三角的综合问题 .知识面广 ,解决这类问题常借助于函数求最值的思路 .结合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知识 ,数形结合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现将如何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方法列举如下 .1 最短路径法借助平面几何知识求线段的和 (差 )的最值 .例 1 已知 P( 4 ,-1) ,F为抛物线 y2 =8x的焦点 ,M为此抛物线上的点 ,且使 |MP|+|MF |的值最小 ,求 M点坐标 .分析 :如图 1,两点间以连结线段为最短 .解 :由抛物线定义知 |MN |=|MF |,那么|MP|+|MF |=|MP|+|MN |,因此当 P…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化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可以运用几何性质和代数解法两种方法解决.几何性质中常用的定理(或公理)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代数解法通常是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或判别式法.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将阿氏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求最值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阿氏圆在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各地中考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类问题:问题中一般含一个或多个动点,求某线段最值或求"PA+k·PB"的最值.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未能掌握此类问题的本质,并将问题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解决线段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将复杂的线段最值问题转化为诸如"两点之间、点线之间、点圆之间"等距离最值问题,所以这类问题破题依据无外乎数学中的几个基本事实:(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垂线段最短;  相似文献   

6.
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一般是几何中的一些公理和定理,如两点间线段最短公理、垂线段最短定理等.求解时要先画出最值位置的状态图,转化为求线段长度问题,也可以通过建模转化为方程、函数、不等式等问题,如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利用顶点式来求最值,转化一次函数问题,通过不等式限定自变量的取值范  相似文献   

7.
求最值是中考试题中的热点.求最值有多种方法,而当涉及几何图形时,常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来求最值.  相似文献   

8.
(本讲适合初中)初中数学竞赛中涉及的几何最值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需要运用动态思维以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解决策略通常有两类:一是利用几何中不等量的性质(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借助几何变换加以求解;二是引入变量建立方程、函数模型来求最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考数学中与平面几何有关的最值问题出现较多,这类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解题者具有较强的数学转化能力和创新意识.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明海 《成才之路》2012,(18):39-39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最值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代数方面还是几何方面,经常涉及到求最大小值的问题。最值问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比如怎样最省、最快、最节约材料等。下面,我就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举例说明。一、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这个结论我们还可以得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利用它求最值问题往往和对称、平移联系在一起。例1如图1,在燃气管道L旁有两个镇A和B,要在管道上修一个泵站往两个镇供气,问泵站修在哪里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相似文献   

11.
在平面几何中经常遇到一类求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直线段最短的公理,从而求出各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在立体几何中,也有这样一类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办法首先是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进而将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最后利用公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中经常出现求线段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求线段长度的最大(小)值、线段和或差的最大(小)值.这些问题取材于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经常与函数问题相结合,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或差)大于(或小于)第三边、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有关知识,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使用图形的变换等手段解决问题.下面谈谈这类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既有选择题,又有填空题、解答题,难度中等偏高.高考题中有关解析几何中求距离最值问题,最终都可以转化为定义或对称思想、三角有界求值域的方法解之,一般思想转折线和为线段最短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形如“a+kb”型最值问题一直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此类问题通常借助“对称”“平移”“相似”“函数”等方法,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或“共线时共端点线段和最大”为依据来解决.本文以2022年中考题为例分类解析线段和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一、作对称变换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1(眉山中考题)如图1,P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E为BC的中点,  相似文献   

15.
<正>求线段的最值问题经常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借助相关的概念、图形的性质,将最值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如,函数增减性、线段公理、垂线段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进行分析与突破.现对这类问题作一个归类整理.一、利用"将军饮马"数学模型,求线段和的最小值或差的最大值"将军饮马"模型为:在一条定直线上求一点,使得该点到这条直线同侧的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其实质是根据"两点之间线  相似文献   

16.
八二年天津市初中升学考试数学试题第八题是:“已知半圆O中内接梯形ABCD,下底AB=2R,求梯形ABCD周长的最大值。”该题实质上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解这种题目,初中学生往往是感到比较困难的。究其原因,所在多有,主要的有二;一是平时学习中往往不大注意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二是不会将平面几何的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求解。因而,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重视“最值”问题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无疑是必要的。其实,平面几何中有不少公理、定理都涉及到“最值”。例如,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所得到的线段中,以和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直径是圆内最大的弦;等  相似文献   

17.
在几何问题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求夹角的最小(大)值和求线段的最短(长)距离等问题.如果仅从几何方面去思考,往往使问题难以解决,倘若能够灵活地运用构造函数方法,从而使几何问题 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8.
<正>几何极值问题常用到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利用对称点,求作线段和最短以及经过圆心的直径最长等.本文以中考试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探求如何求动点中最值问题,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一、垂线段最短例1 如图1,Rt△ABC中,∠C=90°,利用尺规在BC,BA上分别截取BE,BD,使BE=BD;分别以D,E为圆心、  相似文献   

19.
林创波 《广东教育》2005,(10):32-33
高中数学教学中碰到求折线长度的最值或值域时,运用“化归的思想”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利用“在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段和折线中,线段最短”,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而且在寻找动点变化规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逐步掌握各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考,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二次函数中有一类问题,可以利用平行于Y轴的直线被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所截线段长度来求解的问题.在求线段最值,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值,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