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现代派一出现便受到批判。首当其冲的是纪弦“六大信条” ,覃子豪以“六条正确原则”迎击。对现代派诗的批判 ,持续近 2 0年 ,经历三个战役 ,出现了唐文标、关杰明、高准三位理论骁勇。纪弦节节败退 ,最终宣布解散现代派。继之 ,“创世纪”的“超现实”成了众矢之的。对现代派诗的批判之后 ,又掀起了对现代派小说“西化”倾向的批判 ,赢得台湾文学向民族、向乡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3.
“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所处的政治背景大体相似。“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在艺术传承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异同。台湾现代派和“九叶派”存在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比作一根链条,那么,它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无论是“九叶派”还是台湾现代派,它们都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从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台湾现代派在高压年代注意意象的经营和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爱用声色交感、扭曲变形和歧义性手法,追求时空的交错、转移以及主客体的对应和换位,作为“现代派”旗手的纪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进入台湾文学经典的郑愁予,那飘逸而又矜持的韵致,梦幻而又明丽的诗想,外加温柔的旋律和缠绵的节奏.造成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现代性(现代派)是批评界和理论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关于“现代派”与“伪现代派”讨论,更是其中较甚激辩的一项议题,这种讨论充分体现了文学界对现代派、民族派、世界性甚至是大众化的多种诉求,有助于纠正中国现代汉字发展中偏颇和混乱状况,此次讨论既是对新中国27年文学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清理,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走向的导引。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的学忧郁和悲观等病症对20世纪现代派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派学经历了从以丑为美到迷惘、异化、荒诞和虚无的学创作轨迹。显示了从19世纪末传染到的综合症状以及作家们改革和拓荒的勇气。现代派学对心灵的解剖是深刻的,语言形式的反叛也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西化派的伦理思潮主要表现在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西文化讨论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胡适、吴稚晖、陈序经等人。他们以整体性反传统和整体性西化为思想基础,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以及道德价值理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并提出了注重感性的伦理观,构成了与早期现代新儒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台湾现代派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对社会和人生的观点悲观虚无,色调晦暗.表现手法上借鉴象征主义、意象派和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表现自我内在的心灵世界,抽象地探讨人的价值.台湾现代派诗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是深刻的,探讨了人在社会和金钱及自私虚伪本性的挤压下的各种心态,在很多方面做出了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死亡意识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词之一。文章考察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出现的历史渊源.并探讨了现代死亡哲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作家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史学资治鉴戒的教化和求真求实的实证传统,作为优秀的史学遗产是当前史学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史学发展存在种种问题可能与我们对我国那些优良史学传统抱残守阙,没有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现代转换并赋予它们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意义有一定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史学传统有必要在拓宽研究范围和研究主题,贴近现实生活等方面进行现代转换。值得注意的是,在转换过程中不能失去史学的学术品格和自身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既有总体观念上的一致,也有具体细部的模仿与移植,但它还有植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它出现于当代中国文坛,自有它的意义,包括它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组曲《春之祭》的创作特征出发,分析了西方现代音乐的一般表现特征及创作价值。积极倡导高师音乐欣赏课应加大对现代音乐的教学力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新的鉴赏理念和听觉习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虽然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及系统的理论,但对其发展影响却极为深远,具体表现:一、在白话取代文言的地位上;二、在作为1922年新学制的最重要的拟订人物之一上;三、在所理想的教材对现实的语文教材的影响上;四、在所提倡的教授法对语文教授的作用上。  相似文献   

18.
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离不开产生的时代。莱辛提出的诗画并质理论,关注媒介特性的区别,曾经推动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然而,由于“时空”观念和“真实”观念的转变,莱辛的诗画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现代文艺中种种现象:语言艺术突破了不宜于表现空间形式的清规戒律,并以意识流和非情节化取消了“动作”、“情节”的中心地位;造型艺术亦突破了不适合于表现事物在时间中运动的原则,还运用随意一瞥的摄影式方法代替了对“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置于社会变革的历史语境中,从注重人物生存的过程性、偶然性、个体性以及调侃来掩盖本真的精神家园追求等四个方面探讨其人文精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西方语言论文论中充满了对意识形态的指责与背弃情绪,极力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在他们的猛烈攻击声中,却透露出他们自身正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的症状,他们对"纯文学"的倾情只不过是一种逃避主义。文学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但仍无法抹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