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去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到天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在校图书馆新馆二楼阅览室里,江总书记问中文系学生王辉:“《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都看过吗?”又问:“能背诵一些吗?”江总书记强调说:“优秀的艾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应该背下来。”然后他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被江总书记称之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人选编的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辑有代表性的文  相似文献   

2.
《瞭望》周刊记者王辉撰写的《“独家新闻”追踪记》——“当代保尔”侯永庚的采访体会文章。这位科学家的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他过去谢绝一切新闻媒介的采访。但是王辉懂得瑰丽的景色往往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之巅,珍贵的东西只有历经艰辛才能得到。尤其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搞出独家有分量的报道就需要有锲而不舍、顽强追求的劲头。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敲开了采访侯永庚的大门。作为第一个有幸登门的记者,在采访中,他深为侯永庚身上闪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严于治学,不尚虚荣,只求奉献,不计索取的精神所感动,并满怀激情地完成了这篇报道。这篇报道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日所广播,引起社会广泛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一编辑、出版《中国学生作文年鉴》这个创意,最初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陶本一先生提出来的。陶本一先生在山西工作多年,曾任山西师大校长,颇有名气的《语文报》也是由他创办的。他对语文学科教育素有研究,对作文教学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当时我们有一套学生作文的书内...  相似文献   

4.
《东方红》的来龙去脉──摘自《作家文摘》1994年1月7日赵世民每周一上午我在刘炽家喝茶聊天。他是个人物,谁都知道他是洗星海的学生,写过不少好歌,像人们传唱的《翻身道情》、《我的祖国》、《英雄儿女》、《祖国颂》等,但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直沉默着...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6.
对于西晋作家左思《三都赋》的评价,过去曾有“洛阳纸贵”之说,后世作家也多赞扬。王辉在《洛阳纸贵未必佳作》一文(见《陕西师大学报》今年第一期)中,对《三都赋》重新加以评论,认为完全是失败之作。文章认为,从这三篇赋看出左思的政治倾向是,通过赞扬曹魏政权,为晋王朝夺取政权寻找理论根据。三篇赋的前后安排和篇幅长短,都是为了贬低吴、蜀,赞扬魏都的建设和曹魏的政治措施,强调曹操是受天命,甚至抬出唯心主义的五德终始学说,作为曹魏代汉的理论根据。赞扬曹魏,是为了颂扬西晋司马氏政权,为了说明西晋继承曹魏是正统,是受天命。  相似文献   

7.
早年读《越缦堂日记》,记他在周祖培家“处馆”,却不见他向学生授业,是户部郎中,又不到官署上班,很是纳罕。偶然跟一位老先生谈起,他就劝我往旧书摊上找些徐一士的著作来看,说是会有好处的。这样,我先后买了古今出版社的《一士类稿》和太平书局的《一士谭荟》,这都是三四十年前的旧事了。 198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把两  相似文献   

8.
《档案天地》2008,(3):14-20
沙飞为了逃避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追捕,离开上海之后,要到广州去办摄影作品展,路过汕头时,他与妻子王辉意见相佐。闹了个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9.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10.
《桃李》一书让张者颇有了些名气,尽管他住的是筒子楼,依然一副学生打扮,让人看不出一部《桃李》让他有将近100万元的进账,聊天的主要话题是校园里的知识分子。 新闻周刊:有的人说你写作的态度是冷漠的,比如很冷漠地看着邵景文死去,就你本意而言,你是想用一种旁观者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一年,周树人(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写游戏文章《绰号赋》,并与同学们给鲁迅取了个“假洋鬼子”的绰号。鲁迅知道后,并不苛责他们,仍然在期终品行评语栏给予“及格”。从此,学生们对鲁迅格外敬重了。这个爱淘气的学生叫胡愈之,他不仅调皮,而且还是一个“小报迷”,爱读书报杂志成癖。放假回家,一头钻到他父亲以前订的《申报》、《汇报》、《新民丛报》以及《浙江潮》等报  相似文献   

12.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家在我心中》主要记录的就是他与远在上海的家人是如何共同努力,并最终实现让女儿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我党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党报领导人。五四时期,他组织觉悟社,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旅欧期间,他主办中共旅欧支部和共青团的机关刊物《少年》、《赤光》;抗战时期,他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成为我党除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和国统区人民心中的“北斗报”;解放以后,他日理万机,仍非常关心宣传事业,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周恩来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一、“木择斯司,千人喉舌”——群众…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夏天,24岁的新疆人睢安奇在北京的街头用16毫米胶片拍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北京的风很大》。对安奇来说,这是真正的第一次,在此以前他仅仅拍过一个18分钟的录像作品《网》,和一个45分钟的录像作品《邮包》。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小的摄制组,一个别人甚至自己都忽略的“摄制组”,一个导演兼录音师、一个摄影,还有一个负责跟焦距的助理,一架老式的阿来摄影机是摄影刘勇宏在拍摄学生作业的间隙,凭学生  相似文献   

15.
8月传媒人物     
☆郑超然:最爱学生的老师简介:8月11日,7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超然病逝。在《新京报》刊登的追忆文章中,一位学生说:他是我遇到的最爱学生的老师。学生们回忆,文革之后,很多大学生从基层回到城里工作,单位找他了解审查  相似文献   

16.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18.
讲台上,一位50多岁、带着浓重的沪郊口音的人正在讲授着报纸版面编辑的知识。他从标题的排列和组合到文章的编排和装饰,娓娓道来,有板有眼。台下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和教师全神贯注,被他的精彩讲授吸引住了。待他讲完后,一个新闻系的副教授立刻迎上前去,握着他的手欣喜地说:“你讲课的内容实在,是我们一般专业理论教师所欠缺的。太感谢你了。”他是大学新闻系的教师吗?不是。是报社的编辑、记者吗?也不是。他是解放日报印刷厂排字车间辛勤工作了39年的老工人孙文祥。孙文祥今年56岁。近些年来,他结合本职工作,写出了许多篇有关报纸编辑学方面的论文,其中《略谈印刷字体的改革创造》《巧用组合花边,美化报纸版面》《见报差错和提高排字质量》《排版工人怎样美化报纸版面》等文章,先后被《新闻战线》《印刷技术》等杂志刊用。《见报差错和提高排字质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20.
这个阿城,陈平原先生在某一场合对他的介绍是:阿城先生一部《棋壬》“遍地风流”。但诸位可能不太了解的是,阿城先生写小说之前是个画家(他是大画家范曾的学生),写小说之后是电影制作人,他还组装过汽车等等。我读阿城的小说,看他把弄文字如同行云流水,似乎不着一力,却处处藏有机巧,机锋毕现,常常是读得无话可说。而这本薄薄的《威尼斯日记》,更是随翻随喜,每每都要恨他写得太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