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声音”无疑是广播最大的魅力与优势。声音包括“主持人(播音员)声音、同期声、音响、音乐”等,广播发展的历史曲线证明,音乐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表现元素。“音乐”正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任争健 《中国编辑》2006,(4):80-81,76
当学者们在探讨学生的素质或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得主时,我捕捉到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审美教育缺位。25年的编辑经历以及与一些国内一流科学家、哲学家的交往,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分量。它召唤我去酝酿一套有科学家加盟的有关音乐的书。为什么是音乐呢?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审美体验虽然有许多,可音乐的功能超越其他一切艺术。于是,编辑的使命感常常让我感受到“音乐动机”的驱使,潜入对策划音乐图书的沉思冥想中。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的创作手段,只有语言、音乐、音响效果这三种声音。因此,在选材、结构、设计戏剧场面、安排人物、编织诸种声音要素、写解说和人物语言等等各项环节中,都要牢记:我是在“用耳朵写剧本”。  相似文献   

5.
香港一家刊物上有一篇文章,对《丝路花雨》的音乐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丝路花雨》的作曲者在许多地方过分迁就舞剧编导,以致使音乐部分转接生硬,结构松散。此外,由于作曲者的风格相异,亦形成了这部舞剧音乐缺乏统一的格调。”并说“那些老迈衰弱的管乐和弦乐乐器,竭尽所能地奏出嘶哑无力的声音,使人听了甚感别扭,与舞台上的彩色缤纷的服装和化装格格不入”。据我平时留意,我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影視声音研究领域,人们对声音作为最基本的剪辑要素,如何参与影视语言的组织,特别是影视声音如何将自身各部分(语言、音乐、音响)组织在一起的问题历来研究得较少。本文从声音的剪辑特性出发,对声音剪辑的“织体”结构、声音叠置的形式、声音叠置的章法、声音的“主调式”和“复调式”以及声音的功能性转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电台的音乐节目有着特殊的交流空间,这是较为纯粹的“声音的世界”,节目和主持人所呈现的是“世界的声音”。作为一个涉行不久的音乐电台的主持人,借此文,讨论一个我正在思考的问题——电台音乐节目的语言电台节目的特殊传播方式使语言成为核心话题,整个交流空间都基于此。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2,(Z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收录机的波段推到了FM,一个清晰的音质飘进了我的耳朵。“至高品味,最真感受,这就是属于您的南京音乐台!”我认识了王丹,那极具个性魅力的声音,还有听不完的好歌和音乐。我对音乐的激情和通灵由此而发,听了一整天,直到我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9.
陈晓娟 《新闻爱好者》2008,(10):104-104
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总是幻想自己生活在电视里,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样就会有音乐,有鸟鸣伴随我的生活。”天真无邪的童语,使我忍俊不禁,但正是这句质朴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谈到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时,首先想到的是画面艺术与声音艺术的综合。正是由于声音进入了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时间与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音乐传播的独特性使搭建互联网音乐的作曲平台殊非易事。首先,音乐传播表现为空间上的“易失”。正如郭庆光教授所言:“声音语言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可想而知,在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播情况下,一旦音乐人离开了现场,相关音乐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音乐传播又表现为时间上的“易逝”。正如恩格斯所言:“音乐是唯一使享受和生动的演奏一致起来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叶子 《中国广播》2004,(9):13-16
每当电波里传出那深情缅怀的音乐旋律时,每当方明、雅坤的声音:“深切缅怀人民儿子神州庆典百年诞辰”传遍天南地北时,我都会有种特殊的情缘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0,(34):22-22
小朋友们注意了,一个哼着“噜啦噜啦咧”,嚷着“要跑第一、要开飞机,要电视机、要CD机、要mp3、要冰淇淋、要人民币”但并不贪心的小红猪即将以舞台人偶剧的形式驾临昆明剧院,它就是人见人爱的猪猪侠。  相似文献   

13.
楼上正在装修,吵得我心烦意乱,于是我打开音乐播放器,听听音乐以便专心写作. 这是如何可能的?装修的噪声并没有被消除分毫,我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声音,我的听觉却会聚于这些新加入的声音——音乐之上了. 我们能够在嘈杂的声音中"听出"一段音乐,正如我们总能够会聚我们的视觉,在纷杂的视野中"看出"一个个物体.我们的感觉总是富有秩序的,我们总是听到某些东西,看见某些东西,即便是"噪声",也仍是某种声音——它们作为扰乱秩序的不和谐音而被听到的前提恰恰因为我们的感觉是富有秩序的.  相似文献   

14.
牛思萌 《兰台世界》2014,(10):125-126
古代音乐是启用“三分损益法”来计算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及十二律的相对高低音和音阶的结构,而西方音乐则是以“五度相生法”来计算,因此,它对于古代音乐正如同“五度相生法”对西方音律一样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艺术。就如同“人”字的两个支撑缺一不可一样。就电视的有声语言来说.又分为人的声音、音乐和音响。然而有一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声音中的语言和音乐而忽视了音响效果。其实,音响在电视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审美功能。音响在电视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匆匆的刘红     
匆匆的刘红贾乐蓉“点点滴滴百宝信箱,奇情奇趣爱我中华,浪漫的感觉轻松的接触,欢迎加入匆匆十分钟”,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一个甜美的声音响起:“听众朋友您好,我是主持人、您的朋友刘红……”这是国际广播电台普通话节目《匆匆十分钟》的片头。三年多来,刘红的...  相似文献   

17.
将音乐仅仅作为一个声音元素,形成一种信号,如告知主人开门的音乐门铃,本身不是艺术,可以称为音乐的“信号”。“信号音乐”的性质与此不同,它是信号界定“音乐”,不仅仅是信号,而且还是音乐的一个新品种,是艺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这一新兴艺术种类的出现;而录音技术的发明,又为音乐与电视的结合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于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电视音乐  相似文献   

18.
贾春晓 《新闻世界》2012,(11):27-28
当下,各类音乐综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建构品牌的支点。但是,在人们艺术审美和收视趣味不断升级、变化的情况下,音乐秀节目要获得受众的看好和认同越来越难。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却是一个例外,在短期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本文围绕《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机制对节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该节目“真音乐,真声音”的基本定位,给大众提供了最真实和平民化平台的运作理念,精心策划和建构双向沟通的运作机制,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也为我国电视“音乐秀”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处于“非典“时期,——好动的我则外出活动少了些,故早晨时而也打开电视机,看看有关“非典”情况介绍。当将频道调到中央电视台5频道时,突然听到了唱国际歌的声音。庄重的音乐吸引了我,聚精会神地看下去,竟是在教跳现代舞。当时全家都很惊奇,女儿则问我:“爸爸,为什么把国际歌当舞曲?”我没有同答,老伴相继也开了腔:“这也太不严肃了。”听完了她们的疑惑和质问,我也开始考虑这个  相似文献   

20.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