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能源的构成状况决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把煤碳作为主要能源,煤碳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约占了40%以上。长期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资料显示,90%的SO2、70%的TSP、60%的NOx、85%的CO2均来自于煤炭燃烧。面对改善环境的压力,我国正在规划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计划到2010年使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到60%以下,天然气的比重上升到8%左右,其中增加的清洁燃料部分将主要用于大型、特大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3.7%。来自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称,2013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利润占全省比重降至60%,为五年来最低。长期以来,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而当前,煤炭正在逐步告别"黄金十年"。接连不断的污染天气,为煤炭产业未来之路"罩上了雾霾"。在国内煤炭产量大幅增长,能源结构面临调整的情况下,煤炭企业转型迫在眉睫,这是缓解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从北京到地方,从政府、企业到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减少燃煤,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能源稀缺国家,据统计我国能源储量煤炭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燃气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实际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我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且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间内也将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竞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09,31(12):2086-2092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拉萨缺数据)的城市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典型城市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性明显,消费规模大体上呈现出总量自东向西依次递减,人均消费量西部却明显偏高的空间格局;煤炭仍然是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特别是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电力、石油等优质能源则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北方发达城市使用较多;能源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的这种空间差异性使分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实行有差异化的区域能源管理政策将是降低节能减排成本、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以及城市能源系统有效性建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姜磊  吴玉鸣 《资源科学》2010,32(11):2179-2185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能源效率较低的原因。本文采用1996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岭回归方法,估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边际效率及其不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换算,分析了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源边际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煤炭消费比重的增加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比重提高会提高能源效率。由此,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应努力减少煤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大煤电的转换力度,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逐渐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保证石油安全供给措施,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尤其是,国家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同时,仍需在政策上鼓励各个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随着雾霾、粉尘、酸雨等污染的不断出现,环境问题在我国已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大气环境、怎样合理改善能源结构俨然已成为中央政府和全国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0%,二氧化硫的90%,均来自燃煤。这也是造成全国各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所以,用天然气取代燃煤作为新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像北京、西安、银川、乌鲁木齐、香港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城市天然气,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天然气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下,对天然气开发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正向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发电市场上煤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煤将作为石油的第一个替代能源已成定局。然而,至今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已造成世界许多地区空气污染和酸雨侵蚀,正在毁坏农作物和森林,致使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目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以煤为主要燃料来发电,更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能源与环境的矛盾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在部门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进而利用Markov模型对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能源强度的走势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降低能源强度的贡献.比较发现,我国各部门能源强度显著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且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和第三产业过低的产业结构均造成我国碳排放居高的现状.与美欧日相比,我国降低能源强度的减排潜力分别为24%、60%和53%;产业结构演变的减排潜力分别为40%、32%和28%.未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近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小幅下调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5.3个百分点.但是各产业比重变动幅度到后期变慢,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强度贡献越来越小.2020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强度将比2007年分别降低52.2%和68.9%,相应产业结构演变的贡献度从15.44%下降到7.86%.  相似文献   

9.
贺英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201-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其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意味着能源消耗的加大。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60%多,世界平均水平是25%,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SO2排放量居世界第一,有40%的国土受到酸雨的污染,中国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GDP总量的2%-3%。因此,煤中硫的脱出,尤其是有机硫的脱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总结煤中硫成因的基础上,希望为煤中硫的脱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0%、消费总量的60%以上。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是最经济和可清洁高效利用的能源。尽管近一两年来,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较大比例,仍是我国的战略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11.
杨光裕  侯邦安 《预测》1993,12(6):25-28
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我国能源的主体,8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占能源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均一直保持在70%以上。煤炭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尽管国家已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但由于这次经济紧缩不象1989年那次,采取急刹车的全面紧缩措施,因此,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会马上降下来,而将是平稳过渡到一个合适的增长速度上。在这种形势下,正确估量和预测我国1994年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炭城市在我国的基础产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却已成为我国大多数煤炭城市所面临的窘境。本文深入剖析我国煤炭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1994年煤炭产量近12亿吨,保持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00年原煤产量将超过14亿吨。煤炭工业是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占我国能源构成的75%以上。据专家估计,在未来50年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将不会改变。无疑,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负面效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今天,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主要威胁,我国作为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能源和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交通作为其中的能源消耗大户,做好电力能源的推广工作将大大缓解上述矛盾,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对目前的几种主流电力交通方式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给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紧缺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矿物能源节约利用的潜力以及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消费利用的经济性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消费利用的途径,并以技术、经济、环境的大量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不同消费用途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替代利用,乙醇汽油替代常规汽油,煤炭液化和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不同消费途径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比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消费结构、替代措施、矿物能源的深加工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煤炭城市科学发展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煤炭城市在我国的基础产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却已成为目前这些煤炭城市所面临的窘境.本文深入剖析东北煤炭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借鉴国外工业城市振兴经验,阐明了煤炭城市科学发展路径设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东北煤炭城市的科学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能源消耗而言,我国75%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且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煤炭资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国家为满足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煤炭产量由1950年的0.43亿t上升到1997年的13.3亿t,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数量的短缺以及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安全.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一些高耗能生产和生活行为的过度扩张,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逐年上升,我国已经成为从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本文把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数学方法引入能源结构领域,对我国1991年~2006年能源消费情况做了数量和结构上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总量逐年上升;②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之间的差值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在缓慢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比例在逐渐上升;③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1991年~2002年处于上升的趋势,2003年~2006年略低于2002年.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均衡度缓慢上升,这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明显,仍然是以煤炭为主,但结构逐渐在向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这3个方面选取了1991年~2006年的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建筑业产值比重、交通运输业产值比重、批发零售业产值比重、研究与实验经费比重、专利申请授权数、科技活动人员数量9个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因子,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通过采取转变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调整能源结构,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共识,许多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进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燃煤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搜集调研世界主要国家煤炭提质技术研发应用的进展,对世界主要国家选煤、型煤、煤炭提质技术现状、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鉴于煤炭在  相似文献   

20.
能源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效应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分省能源终端消费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法和STIRPAT模型,对中国省级层面四大类能源的消费比重、时空分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间,各省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不同省区在不同时段石油消费比重变化呈现多样性特征,各省天然气消费比重整体仍处在较低水平上,电力与热力消费比重整体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和宁夏处于相对较优的低碳能源消费结构;(2)1990—2014年期间,中国能源终端消费结构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其地域分布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产地消费导向特征;(3)能源消费强度、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生产结构和资本投入等依次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正向促进作用;土地城市化、能源自给度、科技进步和进出口贸易等具有反向抑制作用;而人均GDP、人口城市化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显著。建议在省区层面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关注河北、山西和贵州等地能源产地消费导向问题,并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合理安排城市化进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以有效改善各省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