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并且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由于其行政色彩过浓,加上强制管辖和一裁两审制的实行,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故应分步骤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应加强其独立性,其次是改变仲裁和仲裁机构的性质,最终实行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形式。但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着缺乏效率和监督、受案范围狭窄等弊端 ,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4.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发挥过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在确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劳动仲裁在我国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难以适应当前劳动关系市场化、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以劳动仲裁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柔性特征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的立法初衷未能实现,劳动仲裁也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应有的核心地位。本文分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度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持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尚不成熟,不能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不利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要通过扩大仲裁机构受案范围、变革仲裁前置原则、协调和完善仲裁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等措施,实现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领域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走向法制化迈出的可喜一步。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调节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整体利益、社会秩序的保护,才使得时效制度有存在的意义。兼顾劳动法的社会功用,以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价值取向,现行立法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至1年,有一定进步;但仍嫌不足,可考虑将之延长为普通民事诉讼的2年时效。并应将时效起算点回归到《劳动法》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标准,并将之解读为“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明确表示异议之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立法是教育法制的重要环节。文章考察了我国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分析我国教育立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我国教育立法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国际商事仲裁中,“所在地”理论在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而随着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发展,“所在地”理论受到了“非国内化”理论的巨大挑战。本通过对“非国内化”理论的分析,认为该理论适应了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统一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必将成为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律适用中的主导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机构仲裁而言的。这种仲裁形式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点,更符合作为投资者的当事人的心理。当事人选择临时仲裁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临时仲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通行的,其在国际上解决经济纠纷中起着与机构仲裁同样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仲裁制度也应与国际惯例或者国际通行规定相符合,以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校设立法规管理机构是推进依法治教,以法促教的有效途径,应对其重要性、功能和模式有一个正确了解。  相似文献   

15.
烹饪与营养专业之人才培养应以分析就业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以胜任就业岗位为根本和基准,以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和创新模式,以合力施教、以赛促学为发展手段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仲裁理念是隐含在仲裁原则和目标背后并对仲裁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仲裁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仲裁制度。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变以往的对抗式、行政化的传统仲裁理念,树立具有非对抗性、市场化、灵活务实、公正高效特点的现代化人文、和谐的仲裁理念,无疑将积极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仲裁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些特别规定,但比较零散,也有在立法表述上的不够严谨,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因此,有必要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定予以分析整理,以便于法律的正确适用,同时,建议对我国刑事法律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诽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官办色彩浓厚、规模较小、筹集资金能力较低、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此,我们需采取以下对策:厘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职能,摆正两者的关系;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与管理,优化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机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健康、平衡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9.
法规清理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社会公众对法制建设的关注愈来愈密切,对法规清理机制的科学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现行法规清理采用的不定期清理模式,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实现法规的有效清理,从而损害了社会公众福利水平。法规清理中的定期清理制度增加了法规清理的确定性,弥补人们的有限理性所带来的不便,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定期模式下的法规的清理力度更大,清理的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