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我们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后来又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就要有一缸水。这无疑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无论是一桶水还是一缸水都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源头活水。尤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更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怎样才能不断汲取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源头活水呢?笔者认为开展课外阅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自我。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教师的水平需不断提高,否则将无法传授知识。现在看来,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一旦学生把水喝完了还将如何?找老师要去吗?  相似文献   

3.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当前习作现状,我们教师当务之急是要“为学生找到源头活水”,解决他们“没内容可写”的难题。“作文源于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丰富学生生活,并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刺激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吐”的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5.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说到批改,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这恐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了。尽管改革作文教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可是究竟怎么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指导学生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呢?通过实践摸索,我觉得以下两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是让学生明白“求得源头活水来(源泉)”的重要,二是让学生懂得“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现在好多孩子怕写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往往看到作文题就头疼,咬着笔杆无从下笔。教师也怕教,家长更是伤透了脑筋。我们都知道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有这样一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只要有源头活水,作文也并不是难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为孩子找到源头活水,让孩子也拥有一方清澈的池...  相似文献   

7.
王晓霞 《甘肃教育》2013,(22):58-58
一、教师的博学多才是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本身就要有一跟常流常新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一个学识浅薄的教师很难为学生建构出知识的高楼,又何谈高效课堂呢?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8.
袁瑢 《上海教育》2007,(2A):48-49
教人,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素养。对一个教师来说,应有什么样的素养呢?现在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业务要好,所教学生重点中学进得多,就表明有水平。”有的则说:“只要班级摆得平,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有威信,就是好。”对于这两种说法,我觉得都很片面,不怎么妥当。我想党和人民称我们为“人民教师“,在教师前面加上“人民”两字,这就意味着今天的教师不同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师。我们中华民族,对教师历来就有“为人师表“的说法,而且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美德。  相似文献   

9.
张妍 《阅读与鉴赏》2009,(9):41-41,40
古人作文有所谓“风头、猪肚、豹尾”的说法,“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圆满.可见“猪肚”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凡是千古流传或当代读者特别喜欢的文章.这三者均能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如何使“猪肚”成为文章最亮丽的风景?如何让这样的“猪肚”在学生的作文中频频亮相?这一直是语文教师相当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果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源头活水”。“问泉哪得清如许,唯育源头活水来”。这些都告诉每一个教师,终身学习对于学生和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培训时用签到的方式保证人数,  相似文献   

11.
“可能性”学完后,很多教师会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面对学生的说法,教师如何评价?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握不准。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还有许多老师不太明确。赵红婷老师是这个话题的提供者,她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还与特级教师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她认为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就此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从其他教师阐述的内容也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还是要多了解一些概率论的基础知识,从数学本质上来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在“熔化与凝固”一节中提出:“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与教材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常有“代课”之说,例如“代课教师”、“代课费”等,偶尔也有“代高三的课”之类的说法。那么,到底是“代课”还是“带课”呢?  相似文献   

14.
李国珍 《小学生》2010,(9):47-48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宋代朱熹的两句诗对我很有启示。过去有一种说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我看来,现在“桶水”概念已经远远落伍了。我认为现代教师必须是“活水”,要源源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活水,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到这点,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莹 《陕西教育》2007,(7):15-16
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新课程实施的需求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与趋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一说法的提出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挑战。那么怎样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好专业发展这条路呢?又怎样才能使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永无懈怠呢?本文试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现阶段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引进“源头活水”,激活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定论。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又是如何处理“两主”关系的呢?尤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究竟发挥到什么火候,作用如何?似乎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说法,但其中是存在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每到期末年尾,总免不了写这样或那样“总结”。对这写“总结”不少教师颇有微词:教师从早忙到黑夜,那有时间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盘学生,有啥好总结?真的是那样的吗?我倒觉得,总结要写,并且要认真地写,总结因“写”才灵动。  相似文献   

19.
黄梅英 《教师》2010,(21):22-23
培养新型音乐教师是顺利推进音乐新课改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为音乐教师创造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与交流的环境。要坚持有计划地让教师“走出去”,到外校外地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参赛。引进他人的先进经验,使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清澈新鲜的源头活水。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程新课改的执行者,应该尽最大能力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充实、完善薄弱环节,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教师”;要主动投身音乐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将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潘启富 《中学教学参考》2012,(27):129-F0003
教师在课堂上做些什么?这似乎是很“弱智”的问题。教师不就是传授知识吗?有人可能说得全面一些:不但传授知识,而且还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有的答案可能更精彩: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看了下面这两个故事,您大概会重新调整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