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水墨画教学以模仿为主,重技能训练,很多孩子不感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孩子们产生参与水墨画活动的积极性。以课程游戏化为背景,在大班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我们从"玩"字出发,以"兴趣"为先导,融入儿童趣味的元素,探寻游戏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用流淌法开展水墨游戏,采用"玩中学"的游戏化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爱上了水墨画。  相似文献   

2.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05,(15):34-34
“且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一般都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和幼儿反复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在以往的这种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这种单调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因此也很少有好的练习效果。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于是,我们尝试以“小花鹿学跳沟”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静晶 《早期教育》2000,(12):37-37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戏,它极大地压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我们根据自主游戏所提倡的自主精神,对小班的娃娃家游戏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域游戏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发展幼儿智力、交往及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创造性地表现。但老师往往对如何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感到困惑。我们尝试通过"三读"幼儿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需要,帮助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其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训练内容之一.以往的教学是老师示范、讲解,幼儿反复练习,内容单调枯燥,练习效果不甚理想.新《纲要》"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启发了我们,于是,我们尝试以游戏"小花鹿学跳沟"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现将教学方式和感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陆春燕 《早期教育》2003,(11):34-34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训练内容之一。以往的教学是老师示范、讲解,幼儿反复练习,内容单调枯燥,练习效果不甚理想。新《纲要》“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启发了我们,于是,我们尝试以游戏“小花鹿学跳沟”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现将教学方式和感受介绍如下: 1.出示小花鹿标记,鼓励幼儿扮演小花鹿的角色,和鹿姐姐(老师扮演)一起到户外游戏,以扮演角色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幼儿喜欢游戏,常被人戏称为"游戏人生",确实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往往存在教师指导过多、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我们提倡幼儿能依据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尽享自主游戏的欢乐,这样做更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更易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有些老师对此抱怀疑态度,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自己选游戏?在此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每一位老师都要敢于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多给幼儿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内容、同伴,学会与同伴交流,我们要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位幼儿,让幼儿主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是符合幼儿生命本质特点的,也是《纲要》精神所倡导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游戏化手段有“失真”的现象。如有位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拍皮球”前,为每位幼儿带上小兔的头饰,整个教学活动中和小兔没有任何关联,反而因头饰有的太紧或太松影响了孩子的活动。对于这一做法,老师说是为了教学的游戏化。在一个“水果宝宝”数学活动中,教师依次出示水果奶奶和水果宝宝的图片,并以游戏的口吻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各种水果,你们看是水果奶奶还是水果宝宝?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教师出示的明…  相似文献   

9.
正游戏是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开展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艺术内容,是我们名师团队的课题"嬉趣美术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要研究的主要领域。老师们的活动让我从全新的角度、立体审视"嬉趣美术活动"的内涵,曾经对于嬉趣美术活动的朦胧模糊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0.
钱芬  钱芬  钱芬 《山东教育》2004,(5):56-57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教育来说,游戏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幼儿园教育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使活动充满游戏的精神,我们努力为幼儿创造真实的游戏环境,提供真实的参与机会,让幼儿真正体会"自由、自主、愉悦、创造",还孩子"真"游戏,促孩子"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玩色游戏"就是让孩子把颜料喷涂或拓印在各种物体或工具上进行游戏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玩色游戏借形想象,就是幼儿把在玩色游戏中产生的各种图案,进行想象添画变成新的图案。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色游戏材料,让幼儿运用各种美术形式主动探索,并鼓励幼儿进行想象表现,打破传统美术绘画技法的约束,让幼儿把绘画看作是表达思想、情感、想象和理想的手段,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幼儿园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大改造,开辟新的游戏活动区域——玩沙区。但是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老师们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由于材料和工具的限制,孩子玩沙游戏水平不高,只会堆、铲、挖、拍等简单的技巧,大班的孩子也多数如此,而且游戏的坚持性不久,有时甚至会自由玩耍,另外我们的黑沙池看上去脏脏的,幼儿很少会去选择,孩子们集中在黄沙区域,游戏显得拥挤,所以幼儿玩沙成品较少,可见幼儿由于心中没有目标,除了规则的遵守,并没有太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期是游戏期"。老师精心地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设立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在这样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要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尊重孩子的游戏情节,尊重孩子材料的选择等,让游戏变成孩子自己的游戏。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5.
常卫跃 《家教世界》2014,(22):47-48
正我们都知道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玩、有效地学?目前,游戏活动已成为我园常态化的活动,然而,之前不少家长并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推进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也经历了从疑惑到认同的过程。有这样一件事至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 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没有理发工具,还是听老师的,去玩娃娃家吧".孩子没生气,用手做成"剪刀",用一块积木当成"电吹风",欣喜地告诉老师"理发工具有了".但老师仍命令这个幼儿去玩"娃娃家",孩子很不情愿,游戏时不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提倡:以生活为中心内容,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指南》也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证幼儿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将两者的教育理论用于指导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改变游戏模式,创新游戏方式,鼓励孩子自由探索,自主活动,在游戏中提高技能,促进社会性和认知的发展。一、解放头脑,在探索中激发创造的灵感传统的户外游戏,老师事先划定游  相似文献   

18.
正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丰富优美的自然社会环境,处处为孩子提供有趣的活动材料和场所,这些都是孩子的快乐之源。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引入本土游戏,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更为本土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宜可行的途径。一、本土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土游戏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和趣味性,游戏过程多采用幼儿  相似文献   

19.
一、当音乐活动中出现幼儿"失控'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教师准确的游戏性指令语言非常重要."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引发所至.如引导幼儿玩"薄饼"音乐游戏,教师的指导语是:"我们怎样用身体变成一个圆圆的大碗呢?"孩子马上反应: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碗).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旦手拉手扯圆,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兴奋不已的"扯圆"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一句"呦,快、快、快,碗破了",就把孩子引回需要的圆上.可如果老师说:"把圆拉大一点.",幼儿"哗"一下无限大;"拉小一点."又"喔"一声挤在了一块儿.为什么?原因是,前一位老师有很强的游戏意识,始终把幼儿引入情境,而后一位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想到我要这样教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民间玩具的潜能,我们选择了彩色木珠进行教育效益的探索。我们是在3—4岁的孩子中组织这种活动的。活动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按颜色穿珠我们设计了三个游戏主题。(一) 给教室制做彩色木珠门帘老师先穿一串木珠给幼儿欣赏。再让每个幼儿穿木珠两分钟,然后进行游戏。老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