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方园 《中国德育》2014,(23):29-32
正当前,我们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讲授的课本内容,甚至总是提出一些与课本观点相反的意见;学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学习需求,等等。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国情教育不感兴趣,不能掌握国情知识,更不能形成学习能力和激发爱国情感。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形成对国情知识的真正理解。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呢?一、"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学生都觉得文言文很难学,教师也觉得文言文很难教。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万事开头难,而兴趣则是开好头的最好法宝。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营造有趣、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总是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成性资源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一旦被我们教师有幸遇到,它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有一双妙手偶得的"慧眼",及时捕捉教学生成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双妙笔生花的"巧手",善于把教学生成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教学生成资源,从而为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小语教学,更多的是先教后学,教的吃力,学的被动。我们常说要尊重主体,但我们总是走不出教师的话语霸权。翻转,把主动权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师教为老师答。  相似文献   

5.
于巧 《儿童音乐》2012,(12):60-66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作手段,而应该把学生发展本身当作根本目的。所以,教师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低头看教案,或抬头看天花板,即使看学生也是心不在焉、目中无人,那么他很难获得来自学生的丰富的反馈信息。教师观察学生是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渠道,也是师生  相似文献   

6.
班级重组、断层明显等客观原因,感悟语言文字的能级层次不一、语文素养高下不一等主观因素使语文教学很难在教学之间找到水乳交融的契机,找准互学共进的平台.我们只有立足课堂,凸显教学主体——学生的地位,以"学"为"教"之本,才能彰显语文学科"身份". 一、以学习为核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以学为本,得益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让学",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既有自己教的必要,也有自己教的可能.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让学"的第一层为兴趣使然.对学语文有兴趣,是学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怎样学,就行了."一位教师向黄艳燕"取经".问为什么她上课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热情高涨,黄艳燕就这样回答了他.而就是黄艳燕的"因学而教,顺学而教"和对学生的那颗挚爱的心.书写了她与孩子们的牵手情缘.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教育其实是一件"让沙子也闪光"的事情……每接一个新班,总会遇到几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他们成绩不好,却极具号召力,轻易就左右了班风、学风,总是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每当这些孩子被遗忘、被忽视,我总是为他们感到心痛。《学记》告诉我们:"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我们不能任其变成沙砾,随波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这块阵地的主人是学生但我们老师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占领"了学生的阵地。如何尽快把课堂这块主阵地交还给学生,把以前那种繁琐、复杂的教学方式进行"剪枝",让课堂变得最朴素、最高效,也最简洁。一、教学目标简明语文教育的本色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不必把问题复杂化,作为语文教师,心中应装着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并把阶段目标熟记于心。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为教师,我们要试图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化"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摸索着我的小妙招。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快乐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这样的有源之水,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如,创设情境、游戏、表演等等。在教学《麦哨》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文中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三年级的学生惧怕作文,害怕写作。其实不然,在还没开始接触一种事物、对它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又何来畏惧可言?之所以惧怕,是因为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习作的过程中,教师教不得法及"习作很难"的心理暗示为习作蒙上了重重阴影。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对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我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找到一个在我看来极为重要的助跳板——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记着《三字经》中的那句"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诲,恪尽职守,希望严师出高徒.但在和如今的学生的交往中发现,那样的"严"并不总是受欢迎,效果也并不总是很好.  相似文献   

13.
排列组合作为高中代数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为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者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有一个长期而深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只有极少数会做比较规范的英文写作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教与学的结构比例失衡,即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练得太少;班级太大、教师工作太繁重以致批改作文不到位.为此,我作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读中教"、"写中教"、"改中教".  相似文献   

15.
我们总是在埋怨这埋怨那,埋怨学生"教了几遍都不会。怎么这么蠢呀","怎么会有这么令人头痛的学生"。"唉!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啦!"但我们却忘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前段时间我作为学生家长到自家孩子所在中学开家长会,听了孩子的校长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我听着,时而共鸣,时而汗颜,时而顿悟:赏识,其本质是爱;  相似文献   

16.
朱科华 《科学教育》2007,13(1):34-36
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下一代就尤为重要。而我们发现现行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为:教师只管教的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设计课堂计划的少,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题目的奴隶,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很难创造和发现,,创新意识不断被抹杀,创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老师也因教得辛苦而产生"厌教"情绪。如此恶性循环,想从根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总是皱起眉头,觉得头痛。确实,好学生一教就会,作业不仅按时完成,而且整洁正确。老师们当然喜欢。而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作业因不会做而完不成,有的知识教好多遍还是听不懂,这可急坏了老师们。可是光着急有什么用呢?我想只要不是痴呆低能儿,任何学生都是会学好的。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这一信念,所以我总是关心和研究着我班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18.
“微”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到"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们把"他考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模式逐步转化为"我学什么,你教什么,他考什么"。应当追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研究和深入开发。如果基础教育总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教法的教学,而应把重心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20.
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微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上次实验考查时,我本来很紧张,但很幸运是您监考,于是我就不紧张了,因为教过我的老师中您总是微笑着的,使人感觉很亲切,很友善……真的,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是一封学生来信,信的最后一句"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还加了着重号. 老师的笑,对学生真有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