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古至今,幸福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在现今社会,幸福感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条件以及生存状态产生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我国可以通过完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城市人文建设等方式建设幸福城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程晔 《文教资料》2011,(32):105-106
人的幸福感与城市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幸福感与城市性密不可分。目前,幸福城市研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国外的幸福城市研究主要关注于城市发展、城市政策等建设实践,而国内幸福城市研究在理论上开启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创建幸福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本着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目的,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幸福德育之路,创立了幸福德育小班化模式.通过下放管理权、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明确教育任务、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组织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事业感和拓宽育人渠道,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等方法开创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同时,通过德育小班化,树立起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理念,也构建起体验感悟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青岛市提出了建设宜居幸福城市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部署。"宜居幸福"既是一种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张扬。为此,青岛要梳理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精神,完善惠及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文化的综合功能,从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3,(4):17-20
"教育幸福"在当前教育界广泛流行,但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站在教育学立场看,教育幸福的特殊性在于对学校中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强烈关注,并逐渐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价值愿景。然而,教育幸福的达成是复杂的,受多方因素的影响。站在学校管理者的立场来看,需要将"教育幸福"当作推进变革的实践形式,确定达成的基本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幸福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党和政府的施政目标和责任。从改善民生构建幸福城市角度出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突出民生重点工作与协调发展、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安徽亳州市之所以能超过众多的经济发达城市连续获得"中国幸福城市"的殊荣,关键在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9.
幸福三部曲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境况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幼儿至今,我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随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发生着变化,我逐渐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追逐幸福     
每个人都想得到很多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小时候的幸福,就是家里那个盛着红糖的罐子,罐子是陶瓷做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了,被勤劳的母亲擦抹得泛着乌光。自从偶然一次肚子疼,看到母亲从那只罐里取得红糖给我冲水喝,我便发现了幸福的秘密。那时我的眼里只剩下那个乌亮的糖罐了,只要母亲一离开,我就想方设法从罐里拈出一撮红糖来,用纸包了,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永恒情结.体育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应以人生幸福为永恒追求,应当关涉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社会幸福.构建幸福体育应当关怀生命、关注人文、关心社会,从而实现体育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思想贤哲种种有关"幸福"和"幸福感"的理论,可概括为"人本性"、"功利主义"、"边际效用"、"情感和认知"、"生活质量"五大视域的诠释;五大视域的诠释,既体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贤哲对"幸福"和"幸福感"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也表明了"幸福"和"幸福感"诠释由于遇到种种挑战而出现"抽象向具象"、"非量化向量化"、"主观向主客观统一"的"转向"。诠释"幸福"与"幸福感"的三大转向,其中蕴含着三大缺憾:揭示影响"幸福"与"幸福感"根本原因的缺憾,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制度缺憾,保障大多数人幸福的体制机制缺憾。为此,作者提出以"文明发展"来诠释"幸福"与"幸福感"。"文明发展"是奠定人民幸福的基石,以"文明发展"为基础的人民幸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实践、新探索,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高兴>这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其底层叙述,展示了底层生命的活力及其精神亮色.刘高兴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道在民间的别样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魏晋的社会特点介绍了当时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的性格特征,概述了其在《声无哀乐论》中所阐述的“声无哀乐”的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乐”是陶渊明诗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文字层面上,“乐”具体表现为饮酒之乐、思维之乐、劳动之乐等等;在文化层面上,“乐”反映出陶渊明特有的自适自得的精神境界、和谐的物我关系以及通达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主张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点,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其“自然之乐”的境界论,在内容和特征上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发展城市是一门大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艺术;运用"泛美术"思维来构建城市的整体形象理念,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意义;城市建设应重视整体性、长远性、内在精神的沿续性、地方特色与个性;城市建设的定位核心是将其历史、文化、艺术作为一体化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应包括这几个方面: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与个性、城市的整体形象构成、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艺术、生存空间以及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兼容性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我国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物质财富高速增长,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崭新时代。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然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却是各国普遍存在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世界性难题。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阅读经典,体会"读书之乐"是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迅猛的财富增长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相应增加,这导致经济学和心理学都开始反思和探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对两门学科历史的回顾表明,现代经济学和心理学都背离了学科建立伊始时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积极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则标志着这两门学科向“快乐”方向的回归。目前,经济学与心理学在对幸福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对快乐计量指标的开发上都体现出合作和互补,且此趋势正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