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它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有关,当三角形三个内角满足一定关系时,可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文章介绍如何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并归纳出把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所需条件这一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从问题引入到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节课——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证明》第三课时。执教教师基于"问题引领,自主建构"教学构想的数学问题设计,引发了我们对数学课堂"真问题"的深入思考。一、审视:数学课堂"真问题"之失(一)教学过程简录本节课,执教教师主要设计了"自学展示"和"探究学习"两个板块。1."自学展示"板块,共设计了两个活动。(1)操作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该课时是在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教材在编排时先安排了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觉得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中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由此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教材呈现了三组纸条6、7、8,4、5、9,3、6、10.  相似文献   

5.
王冰 《辽宁教育》2012,(5):65-66
"教好数学"是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如何"教好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每天面对的、而且是每天必须研究的课题。这里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为例谈谈对"教好数学"的基本认识。一、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有效、高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作为数学教师,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全等三角形"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数学《几何》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一、设计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为目的,从图形的变换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发现、论证和应用,逐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层深入.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应用该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疑"出一个新问题——"三角形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分类"哪个先教在调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82页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片段回放:师:同学们随意拿出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折纸实验教学的规则是"画其图"、"变其形"、"明其理"、"探其用".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课时,需要注意的是目标要明确、准备要充分、活动要充足、引导要及时,通过数学实验真正让知识、能力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李慧 《陕西教育》2006,(7):44-4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思考1援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援抓核心词。"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梯形的中位线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梯形中位线性质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是今后有关计算和论证的重要依据.作为性质教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下面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具、说教学流程四个部分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4~45页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发现学生不会或者没意识使用字母或符号表示一个图形,如图1(如用字母表示"△ABC"、"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1、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32):11-12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第6课时《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6)》。金老师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探索",围绕"探索"前后进行了三次动手操作探索活动。三次活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八章第四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论证,并会利用定理作简单证明.2.提高学生图形观察、结果猜测与条件分析的能力.3.体会几何论证的严密性,认识判定定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辉  丛培仁 《辽宁教育》2009,(7):103-10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8课时,第53页.  相似文献   

20.
“教好数学”是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如何“教好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每天面对的、而且是每天必须研究的课题。这里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为例谈谈对“教好数学”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