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通过"稚化思维"的教学策略,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有效的互动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稚化思维"的具体实施途径有:问题分析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遇到易错之处要和学生"一起犯错"。"稚化思维"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针对性、适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思维稚化,是指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的心态,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 稚化,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稚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法同步。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及其"最近发展区",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立场,学会"稚化思维",以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帮助他们达到"智化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思维稚化,是指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的心态,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稚化,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稚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1 思其所思,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5.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再创造",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合理稚化。合理稚化学生思维,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意义1.稚化思维稚化思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外在学术性的话语权威隐蔽起来,不以知识丰富的指导者自居,而是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学生的思维,努力切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的“稚化”艺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返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势态,设身处地地揣摩切合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稚化,对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沟通师生认识的感情渠道,渲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有着十分微妙而灵验的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稚化”艺术呢?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信息窗运用稚化教学艺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当前,数学解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风太盛,思路分析理想化、技巧化,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干扰学生思维活动等现象,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解题教学中运用稚化艺术(模仿学生心态、稚化自身思维方式等),站在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9.
从师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一些核心概念加以界定,阐述有效稚化教师思维的意义与特征,最后结合教学案例就参与性探究中“稚化思维”提出三点策略:(1)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稚化起点进行探究问题设计,实现师生认知“同频”;(2)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稚化重点进行解题探究教学,实现师生思维“共振”;(3)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为稚化难点进行探究纠错,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要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以及自身需求与兴趣,积极推进数学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文性,为此教师要"思维稚化",要有心理换位意识,要站在学生思维活动的角度导航引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1.稚化思维 稚化思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外在学术性的话语权威隐蔽起来,不以知识丰富的指导者自居,而是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学生的思维,努力切合学生的心态,以与学生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思维情境、同样的探究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从而达到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有效地"稚化"自己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稚化思维"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参与理论等。通过"架构系统,确立试点—落实活动,合作交流—建构模式,整体推进"的研究过程,课题组和试点学校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提升了科研能力,并进一步认识了"稚化思维"的本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1 学情分析 上课班级是高二(7)班,这是一个理科基地班,是整个年级学业水平最高的班级之一.学生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学生质疑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独立钻研能力较强. 2 教材分析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3第2.1.1节,主要内容是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以及分布列的性质和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在必修3中学习了概率和统计,对概率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随机事件和概率之间的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可能性"属于数学课程内容中"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的内容,"统计与概率"提供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思维方式,即随机思想。由于受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对随机现象中蕴含的规律,特别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刻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苏教版新版教材在进行编排时将老教材分布在四个年级教学的"可能性"内容整合在四年级上册一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简单的随机现象,例2列出简单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体  相似文献   

15.
“稚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稚化,对于点燃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思维的智化,将以往"稚化"的思维逐渐转变和过渡为"智化"的思维,促进学生以思维为基础,驱使师生认知同步,以思维的进阶作为规律,掌握思维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促进学生思维的成熟与智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趣味性及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途径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学归纳法"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以及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利用。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稚化思维",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以及经历过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和类比,寻找其与数学归纳法的联系,通过不断深入的对话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辨析,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18.
稚化思维是一个数学概念。数学特级教师周学祈认为,就是“教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势态去思考问题,其特征是具有退化性、表演性和模拟性”。各门科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其本质来说,是互通的。稚化思维是化解数学难题的一种常用思维方式,同样是化解语文教学难点的一件锐利的武器。运用稚化思维的前提,一是对本学科知识点的分布、组合和联系的熟悉,二是对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了解。只有了解和熟悉这两头,才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在何处,才能运用稚化思维的原理,对难点进行有效地突破。一…  相似文献   

19.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必修课程学习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均值、方差等内容的基础概念课.教材通过取有限值的随机变量为载体,介绍有关随机变量的概念,重点在概念含义的理解及应用.随机变量的引入,使概率论的研究由个别随机事件扩大为随机变量所表征的随机现象的研究,它建立了连接随机现象和实数空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本教学设计是按照""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和思想设计的,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随机试验"展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以隐含的"函数关系"为主线,设置了一系列具有简洁性、针对性、探究性、开放性、思维价值高的"问题串".引领学生自主构建"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概念,建立"两点分布"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