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弄巧成拙记     
“唦.唦唦.吱吱……”电视里杂音一片。 哎!家里的电视机已经是病人膏肓了.简单介绍下俺家电视的“健康状况”吧:有杂音,有雪花,共28台,其中还带有重复……对我来说,早已没有观看价值,实在是“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2.
王晓宇 《小读者》2011,(11):29-29
大自然中有生物链.一物降一物。我家呢,也有一个不一般的“链”。 第一链:爸爸→我 放学回家后.我认认真真地写完了作业.一出屋门看到客厅里爸爸坐在沙发上.翘个二郎腿.在那里悠闲地看电视。我连忙蹭过去.嬉皮笑脸地对爸爸说:“爸.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可不可以看一小会儿电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9,(7):38-39
哇.暑假终于到来啦!老师是怎么形容现在的我们?——“脱缰的野马”:老爸老妈怎么评价我们的?——“无法无天”。我们又怎么自我描述现在的状态?——“放纵”:可以整晚上网.不用担心第二天早起上学:可以整天对着电视.还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老妈的唠叨:“都辛苦了一学期了.就盼着假期放松放松……”:可以约上好朋友去游泳池畅游.把皮肤晒成最正宗的咖啡色……  相似文献   

4.
“重返八十年代”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认为“重返八十年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构建80年代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消除80年代文学与50—70年代文学之间的简单对立,进而建立当代文学的整体性话语系统;二是通过将80年代“问题化”,打破已经被人们视为常识的自80年代以来一直支配当代文学研究的思维模式。“重返八十年代”的成绩主要是揭示了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八十年代”意识,“再现”了那些被“遗失和扭曲”的文学现场。“重返八十年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打捞”历史的做法难以实现揭示80年代文学“政治性”的目的;2.被“打捞”上来的历史及其“政治性”有可能对另外的历史及其“文学性”产生新的压抑;3.“重返八十年代”研究依然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5.
某露是个电视选人.时常给我灌输些娱乐圈科普知识。终于.像我这种“艳照门”发生一个月后才有点小反应的.一直没明白什么叫做“控”.什么叫做“正太”的弱智.也觉察到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有个节目叫快女!快女里有个被万众齐轰的曾轶可!据说她是“美蓉王”老板的女儿!她的名字用搜狗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来!她被叫做史泰龙或者曾哥!她最擅长绵羊音……  相似文献   

6.
时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打开电视,“某某瘦身器”帮你怎样去除多余脂肪;翻翻杂志.一份份明星减肥食谱等你试用……时下的校园也不甘落伍.名为“减负”的“瘦身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茶:经济负担要“瘦身”。  相似文献   

7.
“最新报道:太空探险队的一名人员因过于思念地球上的亲人.不慎梦游出飞船.失踪在茫茫太空中……”电视上播出这条消息时,我正在给多多梳毛,我大吃一惊:“不会是爸爸吧?他已经有八天没跟家里通电话了!”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11,(3):28-30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历史学科新课标《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的“题型示例”上有四处变化:1.“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2题;2.“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35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中的“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7题;4.“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能力中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0题。  相似文献   

9.
“粉丝”变成了“粉头”:杭州古街上卖起了“仁(虾仁)肉包子”;天津某高楼曾取名为“塔玛地(他妈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语:对联不分平仄,甚至搞不清上下联差别;成语被新闻媒体和广告商随意篡改。只求标新立异……在中国.汉语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语言文字的使用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0.
邵红美 《考试周刊》2010,(8):172-173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懂得一点“留白艺术”.它的运用可以让中学历史课流光溢彩,中学历史课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时间上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二是在空间上留白.让学生有参与的余地:三是在约束上留白,让学生有言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我经常看电视节目,但就是没在电视上看过。”一项针对今年美国大一新生的调查显示,纸质飞机票和电视,已成为他们眼中的历史遗物。这是主持人芮成钢的一条微博。与此同时,豆瓣上有447人加入了“不看电视小组”。皆因电视被贴上了弱智的标签。《纽约生活》杂志发现,包括扎克伯格、安吉丽娜、麦当娜等名流都曾称:我家没有电视。其实,在中国早有精英发表过类似言论,他的名字叫钱学森。  相似文献   

12.
秋晨 《生活教育》2010,(6):63-63
可能你也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幕:综艺节目中的晋级环节,某小朋友被淘汰后,主持人总得让孩子说点什么。此时总少不了煽情的音乐,孩子顿时泣不成声,仿佛又委屈又难过。摄像师此时则会立即切换到观众们含泪的面庞……直至今日,我还是会被此类故造“煽情”的节目“煽”得欲罢不能,然而,我们在“被煽”之余,  相似文献   

13.
“许二”是我的好朋友.真名叫许航。他和“二”特别有缘: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们一群人练跑步,他总得第二;他们班拔河比赛连续三年都是第二:还有他的个子.一直停在一米二几好几年了.还没突破一米三……于是,我们都叫他“许二”。  相似文献   

14.
在来稿中“摘要”不应出现如下几种问题:一、以第三者的口气对论文作介绍,如:“文章认为……”,“本文论述了……”,“本文通过……”.二、对论文进行评论,如“本文探讨了……”,“文章首次提出了……”.三、对文章的说明或补充,如:“本文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摘要的内容应全部来自于文章,是整篇文章最高度的浓缩,使读者读后能了解文章的内涵.简言之,内容摘要是回答文章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样.特别注意:我刊要求摘要在100字左右.来稿须知(一)——摘要的撰写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7,(7):49-49
打开电视,广告中的流行天王、天后们也在大嚼薯片。你的生活不知不觉被炸薯片(薯条)所入侵:上网要有炸薯片,赖在沙发上少不了炸薯片,去快餐店要点炸薯条,和朋友聚会也顺手拎上一包……然而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雅虎网站上一则热帖让人吃惊:“吃薯片等于吃汽车废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第一次看电影是在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一天.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看电影,我兴奋极了,一路上好奇地问个不停,“是不是和电视看起来差不多?”“可不可以换频道?”“遥控器是谁轾制的?”……爸爸妈妈被我这些奇怪的问题逗得大笑不已,神秘地说:“你看了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7.
“一分为三“学术争鸣二十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分为三”学术争鸣自1979年始到今已20年,它分为三个阶段。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1.“一分为三”是否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矛盾是否可以“一分为三”?3.中介是否可以成为独立的一方特别是矛盾中的一方?其前景展望是:命题终将在哲学上得到确立;充分认识“一分为三”的地位还只能是少数人;立体思维方法必然会在实践中广泛地运用,在各门学科中逐步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合二而一,称之为“口语交际”。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那么,在课堂上怎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 ?请看以下教例:   ……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红领巾电视台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事先派记者到各个班级采访,选出那些讲得好的小朋友上电视,你们想不想上电视呀 ?  生:想 !  师:那得先接受记者的采访。你们被采访过吗 ?  生:没有   师:你们在电视里看见过吗 ?说说别…  相似文献   

19.
徐栋 《教师博览》2011,(1):36-37
那一年初三开学.赵玲被分在了我的班级。赵玲过去的班主任向我一条一条搬出了赵玲的“劣迹”: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听mp3;下课和男生交往密切.有早恋嫌疑;晚间就寝时经常偷偷外出去网吧上网……说完这些。这位班主任还悄悄地对我说:“你别费心在她身上了,她迟早念不下去,要自动退学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如要求初中生“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文”.要求高中生“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等。以上建议至少具有三点意义:第一,提高了人物史教学的地位: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