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萍 《文教资料》2008,(11):12-13
白嘉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审美创造的典型,是一个多重化矛盾的结合体.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和正直、仁义美德;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总起来说,他的悲剧是深刻与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庞家伟 《文教资料》2012,(20):20-21
白嘉轩是《白鹿原》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主人公之一,他淡薄自守,自爱自立,内省慎独,坚守仁义为本,是儒家文化的具体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尽管白嘉轩身上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却也暴露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接轨时的激烈碰撞,使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充满悲剧意蕴的人物,折射出作者对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白鹿原》中,白嘉轩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他一面是儒家传统美德的楷模,另一面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护法。从儒家学术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忠恕之道"和"君子理想",儒家传统文化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仁义统一"说和"义利统一"说在白嘉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儒家文化的历史演变来看白嘉轩。  相似文献   

4.
郭三德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68-69,72
白嘉轩是《白鹿原》里一位正直、正义、正派的人物形象,一位威严而仁厚的长者,一位孝慈仁义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5.
仁义是小说《白鹿原》的第一主题。朱先生的圣人形象,白嘉轩的君子形象,"仁义白鹿村"图景,都体现了仁义主题。小说《白鹿原》使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的仁义,但并不是为今日中国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榜样。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在对民族历史的勾画中体现出明显的对儒家文化的反思和思想。其代表人物白嘉轩、朱先生等,“演绎”了“仁义”儒学及其体现于白鹿原这块土地上的封建秩序——宗法观念、家族观念等。小说在展现儒家文化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渐趋没落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的白嘉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多重身份的人物形象,"学为好人"是他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仁义"是他做人的核心,他的胸怀像白鹿原一样宽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人既然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性格世界就不可能仅仅是某一社会内容的反映。在《白鹿原》中,白嘉轩既有仁义的一面,也有与社会道德相悖离的一面;人格的双面性,反映了他神圣和庸俗的双重性,也反映了历史在一定时期农业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形态。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腰杆”已构成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寓意的解读,以弄清传统的仁义思想在我们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并重新审视其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鹿三在《白鹿原》中的意义在于通过他与白嘉轩的亲人般的主仆关系折射出中国阶级关系往往被温情脉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所掩盖的悲剧本质;通过他刺杀田小娥这一悲剧事件,揭示出其文化及人性内涵:即对封建道德的捍卫及反叛.这是鹿三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忠君思想是造成刘备悲剧的主观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对仕途的追求、对异姓的铲除、对宗室的宽容这三个方面。“忠君”连同“仁义”是他决策的心理障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3.
宋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造就了梁山的辉煌,但也由于宋江坚持招安使梁山队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宋江的重要性研究者有共识,但关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历来多争议,从忠孝仁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孝、仁、义都只停留在表面,忠才是宋江思想里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教育家。荀子思想源于儒家,他极度推崇孔子,赞颂孔子,提倡礼义、仁义,是孟子以后儒家又一位大师。然而他在某些方面是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儒学中的革新者,他既受到道家、墨家、名家的影响又吸取了诸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15.
文化身份包蕴着固有“特征”和理论上“建构”的双重含义。个体取得他所处的族群或社区承认的标志是获取文化身份的“同一性”,即“身份认同”。从身份意识的路径进行解读,《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三言”作为冯梦龙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他丰富复杂的道德思想。他的道德观主要体现在对仁义、情爱的人性化的关照与反思。一方面冯梦龙肯定符合人性、人情的情爱、仁义行为;另一方面大胆否定和批判虚假淫秽和忘恩负义的不道德行为,在两者的对照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7.
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实质是: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自私的,也是虚伪的,他对侍萍的凌辱、摧残,对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都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冷酷和虚伪,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是他一手造成了侍萍的人生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是双向选择,互相制约。“性格决定命运”,人物性格是决定历史事件的内在因素。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其性格极其复杂。他重义爱民,但心存诡诈,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悲剧人物。这种仁义与诡诈并存的二元对立性格,是他成为一方之主的前提,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那时,他主要致力于新诗的创作,在歌德、莎士比亚的影响下,也写过一些如《湘累》之类“夫子自道”式的悲剧作品。在悲剧问题上他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建树,但就从一些零星的言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早期的悲剧思想,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任志存 《考试周刊》2007,(45):96-97
白嘉轩是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人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嘉轩,是传统文化的化身,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性在他身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