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体验小说”创作主张:文学不仅是作家艺术技巧的炫示,更是生活功底的较量。时代发展要求作家对生活的认识与把握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要求作家深入社会的某个层面,躬行实践,逼真而迅速地展示纷繁的当代生活,同时注重作家个性的表达和主观的感受,要求小说具有现实性、亲历性和主观性。 “新体验小说”肯定了“体验”对作家创作的必要性,却摒弃了以往要求文学反映生活的功利态度,提倡作家对生活的自觉审美观照。在内容上,它更关注社会的层  相似文献   

3.
文艺现象是社会现象。作家创作小说不仅是个体精神劳动的产物,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标志。每个作家的创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小说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时代生活是坐标轴系,那么,不同作家的创作就是坐标轴上的不同“点”。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联系而发展,时代坐标轴上不同作家创作的“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艺术对比。因此,只有从现实对比和历史联系中分析小说的意旨倾向,才能正确判明它的性质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凝的文艺观念涉及生活与创作、小说和散文、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挖掘生活中“属于文学的东西”;“散文的不可制作性”;创作要表现“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等,是铁凝文艺观念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5.
要正确理解小说人物,就必须注重审视作家创作与时代、与生活的内在衔接。 小说是生活的映象,是时代的记录。一部小说的审美价值,就在于艺术地浓缩时代变迁的规律,准确观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毛泽东主张把《红楼梦》作为历史来读,从特定的视角来看,正是强调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王蒙的西部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蒙以新疆生活为题材为背景的西部小说,在其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作家在新疆16年生活体验的学硕果,不仅有着重要的艺术开拓意义和创新价值,更是记载中国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心灵史的本。本从社会意义、人物形象、化内涵、艺术探索和心灵历程等五个方面,对这批西部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论析。  相似文献   

7.
在劳伦斯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即离不开激情。创作的主体——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文学创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也是人物的情感的表现。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其周围世界在活生生之时的关系,同时,艺术的根本作用是载道。如此,小说才能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何立伟:从空白中求索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伟在小说创作中,特别是在他的诗化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空白的营造。在诗化小说的空白中蕴涵着深层的意境美;而在更多的作品中,则通过艺术空白烘染出雾状的情绪氛围,丰富了生活和人物的具象描绘,同时也寓涵着作家心灵的跃动。  相似文献   

11.
心灵富裕与生活富裕是作家创作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生活富裕是创作的基石和台阶,但只有心灵富裕才能登堂入室,甚至达到创作的高峰。所以,作家不仅要深入生活,更要营养心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题材、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中国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做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部小说是两幅颇为相似的不同时代的荒原画卷。因为哲学观不同,两位作家对“如何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中”这一问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两位作家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问题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体现,也是对新文学的贡献。由于时代社会的不同、作家思想阅历的差异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问题小说”的作家们在创作中反映出复杂性和过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5.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万谊 《文教资料》2009,(34):20-21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灵活动极其丰富复杂.参与创作的心理因素也因之相当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情与知。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将情感和认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艺术精品。本文以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庐隐的小说为例,阐述知情交融在小说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百”方针得到了文艺界的积极响应,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敢于突破禁区、大胆深入探索的松动局面。一些“异质”小说以其特立独行的思想与内容、锐意求新的艺术手法,勇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注重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与探索,表现了那个时代少有的强烈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识。“作品多出自充满革命激情的青年作家之手,  相似文献   

18.
选择寂寞     
一个艺术追求者,仅仅懂得了绘画技巧还远远不够,还要走出书斋,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开阔眼界,增加见识,不断思变。也就是要用满腔热情和真诚的心灵去体验、去探索、去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达到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并用这种感应去表现我们所热爱的大自然。这应该是一个从艺者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有多方面贡献的文学研究会作家,女性是他早期小说的重要题材。他描绘了多种层次女性的生活与心灵,挖掘了女性的爱心,展示了女性心灵的美与善;并以之作为救治中国当时社会弊端的“药方”。既包含了“问题小说”作家的共性,也表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女性观念。其中不乏对传统审美的继承,也有明显的背逆。他早期女性题材小说富有“中国”的、时代的特征,也富有叶圣陶个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后现代主义”在《洛丽塔》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意志自由、现实经验的艺术范式、对传统的反抗等因素为线,以小说片段解读为点,以作家创作的时代思想动态为面的结构进行逐步展开,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现代性”特征的书写进行整合和解析,以此来把握作家对《洛丽塔》的语言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