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师废名为避战祸,从北平回到家乡黄梅。40年代前期,他在黄梅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废名回北大做教授后作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相似文献   

2.
废名在抗战期间,从北大回到故乡湖北黄梅,从事小学教育。其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大量的儿童教育片断描写,集中表现了其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废名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他的世界”,教育者应尊重儿童本有的世界;“自然”是儿童的好学校,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学校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出发。废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以及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废名在抗战期间,从北大回到故乡湖北黄梅,从事小学教育。其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大量的儿童教育片断描写,集中表现了其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废名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他的世界",教育者应尊重儿童本有的世界;"自然"是儿童的好学校,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学校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出发。废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以及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莫须有先生传》是一部废名的精神自传;该书的写作,受到了《堂吉诃德》的深刻影响。解读《莫须有先生传》,不当以寻常小说看待,其体形式类似禅宗公案,而废名写的是一己(即莫须有先生)的参悟行为,反映了莫须有先生由参悟而彻悟,与本体同化,归于无限的精神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5.
何三三 《大学时代》2006,4(5):26-28
本文试从废名创作风格成熟时期的两部作品《桥》与《莫须有先生传》入手,深入剖析作者的“梦”文学观,从一个侧面探究废名艺术宗旨的深层底蕴及其“晦涩”文风的潜层因子。  相似文献   

6.
废名是一位公认的文体大家,有着自己独特而具有强烈文体革新意识的文学观,对他后期在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对废名的文章观念进行梳理,指出20世纪“六朝文派”的文章观念(通过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他转换为小说创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资源,形成了他注意表现“趣味”和“赤子之心”的“性情美学”。正是从这一美学理念出发,废名广泛吸取各家各派的文学营养,创造出谈话风、“乱写”、“写实”和用典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小说文体,成为小说文体的一大奇观。由此生发,文章对沈从文等人对废名后期小说的批评进行辨析和批驳,重新评价了废名的后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说熊十力,就不得不提文学家废名。他们是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怪人。熊十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废名则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汤一介称老师废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8.
废名小说独特的文体价值在于"文章之美",他的文本语言灵活多样,变化出新,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莫须有先生传》就是一个很好体现,主要有古典诗词的现代化、语法的陌生化、原始的方言词语、多种语言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9.
《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生存焦虑的集中体现和全面爆发。这是一个“精神分裂性”的文本,其人物、叙述和语言都是分裂的。  相似文献   

10.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记叙了莫须有先生两次买东西的情节。伴随两次购物活动的是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实则写照了不同阶段莫须有先生真实的心灵面貌,反映了莫须有先生转变原先的个人本位立场,认同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并融入当地农村社会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1.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传统史家实录的方式记录了武汉会战战区地带黄梅乡村民众的真实的生活图景。小说在富于时代、地域色彩的民俗和风情的书写中,展示了中国民众壮丽的生存姿态、顽强的生存意志、坚韧的生存毅力。中国民众求生诉求的强度,正写照着侵略者的残暴的酷烈程度。  相似文献   

12.
废名小说以其深厚的佛禅意趣,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特点是造境,追求的是趣味;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特点是纪实,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后期质实,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废名回到家乡黄梅躲避战乱,这期间,他受聘为黄梅县第二小学教员,做了半年的小学国语教员。他见证了“计划教育”背景下黄梅县的教育历史,并在“二小”进行了一场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教学改革。废名的教学改革思想实质上同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丰富的联系,为黄梅教育吹进了新气息。  相似文献   

14.
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以其晦涩难懂而殊少为人提及,本将它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相比较,试图揭示出它的思想意蕴及艺术特质,认为它是一部深受后影响的作品,但二之间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废名的小说向有晦涩之名,原因之一是其作品中存在的大量的黄梅方言成分。本以黄梅方言中与共同语不同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为参照,将废名小说中的黄梅方言成分进行归类和分析。本认为,乡音乡谈出现在废名的作品中是时势使然,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6.
废名小说运用大量口语,语言简练,明快,对话具有跳跃性,意象生动,口语色彩还表现在使用大量比喻;同时还运用黄梅方言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及方言句式。废名文学语言的草根色彩来源于他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7.
《竹林的故事》序/周作人//《语丝》1925年10片12日第48期。《桃园》跋/周作人//《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关于废名《桃园》之批评/拙亭//《开明》1929年4月10日第l卷第10号。《夫妇》篇附记/沈从文//《小说月报》1929年11月10日第20卷第11号。《枣》和《桥》的序/周作人//《桥》,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桥》(书评)/《现代》1932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评废名著桥/灌婴//《新月》1932年11月1日第4卷第5期。论冯文炳/沈从文//《沫…  相似文献   

18.
康生将柳亚子先生“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印章打成“反动印章”,歪曲印之意,制造莫须有的冤案;但是,《后汉书》本传所载祢衡称“大儿孔举,小儿杨德祖”原意是指“大儿子孔举,小儿子杨德祖”。研究把“大儿”“小儿”解释为“汉代称谓中的一种特殊用语,是对杰出男子的一种尊称”,则是对语言事实的不尊重,也是对柳亚子先生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教师都能做到以学生的情感、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及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师.他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总结为"二为"、"三求"、"四步"、"五自",这几个方面恰恰体现着他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规律的看重,同时也深刻蕴含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内部规律为依据,要以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为导向,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正是及先生语文教学艺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0.
废名的散文化小说散发着一股"水性",这与他的家乡黄梅多水及其人格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是一个爱水之人,爱水的澄澈柔美和随性散漫。废名的情感里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当某种情感植根于作家的思想时必然会影射到他的创作中。废名以"水"为底蕴架构起来了水蕴诗情般的"桥"的艺术宫殿,其散文化小说以水式的行文结构书写了漫游在空灵的水境中水一样的超脱纯爱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