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新建本科院校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要明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着力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融入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开放办学,打破常规,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策略,一要树立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二要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三要加强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四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职院校是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它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这种教育形式要能够办出成效,切实服务社会发展,就必须有适切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本文分析了办学理念的含义,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有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理念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职教育品牌化发展模式,在目标层面上,反映出高职办学理念的指向性和品牌价值性;在结构层面上,反映出高职办学的服务性质、应用教育层次与职业教育类型;在体制层面上,反映出高职投资办学与管理方面的制度特征;在机制层面上,反映出高职的个性特色定位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高职教育品牌化发展包括四种模式:产学结合模式、合作办学模式、校办产业模式和职教超市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校以整合理念为指导.以“器道并重、心手相长、科艺联用、沿创同行”为特色办学思想,以“以工树德,以工启智,以工求真,以工育美”为特色教育目标,以“有专长、会工作、善研究、能创造”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校的百工教育特色建设呈现出了精致化、有效性和内涵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特色办学就是要突破其办学的理念创新、课程的模式创新和教学的管理创新.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办学改革中树立了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校企合作共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构建的集群式课程模式;并借鉴教育工程化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教学质量管理.在办学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管理"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7.
办学定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应用型定位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应突出特色,将"应用"作为学科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色调,以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对当代教育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备受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定位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的目标即在于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核心。尽管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致使高职教育的发展状态始终停留在表层,难以切实遵循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动机有效丰富高职教育的内涵。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提出,要求当代教育重视内涵式发展,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范围扩大,迎合社会的切实需要将其转化为"社会公共教育"。高职教育也有必要顺势而为,致力于通过教育生态学理念的转型为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新动力。基于此,浅谈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机与目标,以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年跨越发展的实践,我国高等学校再次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下内涵式发展理论所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科学定位,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质量要求。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开放的办学模式、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指标体系分别从教育的目标、制度和文化环境、资源使用效率、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六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决策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自发内生的创新之路,满足社会需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供给具有良好的交互属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实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交互、创业教育体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交互以及创业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的交互,其具体实施路径主要表现为:组织治理结构融入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评价机制凸显社会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