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廷建 《辽宁教育》2002,(7):108-109
活动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后的实践活动课. 活动目的 通过圈圈、数数、剪剪、拼拼,加深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辨别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活动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后的实践活动课。活动目的 通过圈圈、数数、剪剪、拼拼,加深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辨别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绘图纸、学具袋、图形卡片。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学具卡片各10个,剪刀、绘图纸、图形卡片等。  相似文献   

3.
一、长方形的认识1.感知长方形.“多媒体演示:投影出一本数学书和一幅画的实物图.”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些什么物体吗?“多媒体演示:用恰好能覆盖数学书和画的淡黄色长方形,去覆盖实物图的表面并闪烁图形.”  相似文献   

4.
徐芳  袁惠萍 《辽宁教育》2002,(8):107-108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实践活动——(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剪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小接触数与形的知识,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新知师:(出示存钱罐)这是某同学的存钱罐,他把爸爸、妈妈平时给的零用钱都攒起来,从不乱花一分钱,我们要向他学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把带来的钱分一分,想一想,该怎样分?学生把带来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并请部分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分类情况:有的分为硬币和纸币,有的分为分币、角币、元币。引导学生思考:由金属制成的钱叫什么,由纸制成的钱叫什么?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币、角币和元币的分法,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的。师:今天…  相似文献   

6.
【评析】由圆柱形实物到实物图,再由实物图到抽象的几何图,这样引导学生认识圆柱,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在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特征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视象,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实践活动——(二)。活动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剪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小接触数与形的知识,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册学生通过“认识图形(一)”的学习,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以此为基础继续学习“认识图形(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教材提供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教材首先出示文具盒、墨水盒、魔方、易拉罐、足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这方面的基本经验,所以  相似文献   

12.
徐芳  袁惠萍 《辽宁教育》2002,(7):107-108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实践活动——(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剪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小接触数与形的知识,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教 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及练习七中的1~3题。教学目的:知道面和体的区别;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各3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8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3张;投影仪或电脑。学具:按教师的教具准备一套(投影仪或电脑除外)。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难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两种图形。教学过程:一、分学具,激兴趣1 引入。从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引入,并出示实物:长方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 ,要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每学期至少要安排一次实践活动 ,本册五年制教材安排了3个实践活动 ,六年制教材安排了2个实践活动 ,每个实践活动中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即通过内部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知识。也就是说 ,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 ,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根据这一原理…  相似文献   

15.
在一定的时令裹,使入学不久的儿童懂得时令的意思,和那个时令的一定特点,是儿童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已到春天了,所以在教材中就适时的有了‘芽’、‘小蝌蚪的生长’、‘燕子’、‘孵鸡’等课文供儿童学习。当然,作为语文课来讲,它的目的要求,就不止於自然常识,还有它语文知识和通过内容所能达到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以下简称《大纲 (试用修订版 )》 )于 2000年 3月正式颁布。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要做相应的修订。下面笔者先对本次教材修订的背景做些简要介绍,然后重点介绍第二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等。  一、教材修改的背景  我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于 1993年秋季在全国推广使用,目前已经一个多周期了。从近几年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教师、教研人员认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基础知识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课例简析]“认识一位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母是10的分数,以及长度单位米、货币单位元与角和有关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可采用“加强直观、建立表象、引导探索、注意比较”的方式导学.  相似文献   

20.
我对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课文的主题思想初步的进行了研究,有一些心得,介绍出来,供同志们作为研究教材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