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体现在大学管理理念中即要求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办学以师为本、育人以生为本、治学以术为本、管理以励为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蕴藏着丰厚的国家伦理思想宝藏,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与和谐理念的提出,便开启了一种整体的和谐观,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人与城邦共同体的和谐,形成了追求城邦和谐伦理秩序的德性论哲学思想,隐含了现代国家伦理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课堂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课堂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全面开放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它需要以和谐的关系伦理观作为理论支撑。当前对和谐课堂以及和谐关系伦理的探寻有利于实现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当然它也要求教师的课堂管理在理念、学生、内容与精神环境等方面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情理交融和宽严有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自我、人我、物我的高度和谐,实现心态、世态、生态的相对平衡,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般说来,任何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伦理支持系统。由畸形社会、不确定的社会到和谐社会,是社会形态的跃迁。这一跃迁要求我们的伦理观也必须实现有决定意义的和谐转向——由单向伦理和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的升级,以便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伦理支持。和谐伦理是人类伦理智慧不断升华的结果,因而能够成为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甚至和谐伦理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所学校在建设时,应以伦理管理和和谐管理作为其管理理念。和谐管理对于我国较好地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事业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伦理管理则是和谐建设基于现有学校对于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管理手段,即在伦理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优化学校制度建设等。本文以昆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进行伦理与和谐并重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人的受自然决定性是第一位的,人的对自然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文化就是自然决定于人的结果的历史积淀,是人的和谐化,只有人将其存在定位于受自然第一位制约之下,人的文化才是和谐的文化。人的存在才是和谐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是现代教育、学校发展、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渗入,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仅包括管理层内部管理机制,且涵盖大学校园管理、人际关系调节、学生管理、校园内部各资源管理等内容;因此,管理中必须以有效方式来实现大学教育全面化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行为主体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从而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本文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必然性,并结合现代大学教育和谐管理要求,提出一些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诉求。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和睦和坚守维系这种关系的正义伦理。正义伦理作为实现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我们理顺社会关系、化解利益冲突、防范各种风险、达致社会公正的道德准则。同时,正义伦理应作为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道德基础。这种制度安排既反映交往行为的价值共识,又能够在尊重各个群体的独立发展时防范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现代管理所要达到的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是"以人为本"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管理理念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和谐管理的实现必须依赖管理双方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孜孜以求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不管理论研究专家从什么样的角度或视角出发,也不管政府部门对和谐社会的特征、前景有着怎样的概括和描述,社会和谐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人的和谐,或者说其核心在于百姓和谐。要实现百姓和谐,党群和谐、干群和谐是基础和前提,而党群和谐、干群和谐的关键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真心为民爱民的"民本"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这一点在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尚书·尧典>就已充分体现,从现代行政学的角度全面阐释<尚书·尧典>蕴涵的行政和谐思想,以求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今天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子以"和"为理念,以"仁"为核心,提出由"仁"而"政",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包含了"人人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以及"民主法治"的丰富内容。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当今的和谐理论是相近相通的,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化”,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扩张与异化,造成了技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控制和奴役。老庄“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和精神相辅相生,对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 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和谐到冲突,再从冲突走向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人与自然人和谐走向冲突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未来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深度交流处于中和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和”、“合”、“中”、“正”,这些概念分别出现在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修养之道、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的思想里。这些思想正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其现代意蕴体现在矫正西方天人对立的价值观,遏制现代人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导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历史课堂上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对关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