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寻租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沈世纬著的《新闻理论与新闻改革》,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搜集了作者近几年关于探讨新闻理论与新闻改革的30余篇文章。作者试图以马列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对新闻改革中一些有争议的重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要求。新闻漫画创作活动,同样要求作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因为漫画作者的创作活动,与新闻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都要求通过发现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事件、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作者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挖掘出新闻     
有些稿件新闻素材很有价值,但由于作者只是简单地将采访来的事实告诉读者,而未能“深挖一锹”,以至功亏一篑。如果在掌握大量新闻素材基础上,再对新闻事实作进一步的分析、提炼,那么,就有可能反映出新闻事件的本质,使新闻的价值充分显示出来。先举一个例子。今年元旦前后,在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东台市人民商场却销售额大增,创造了商场开业以来的新纪录。原因何在?作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接原因是组织了商品大展销。但是,商品展销大  相似文献   

6.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江苏省镇江口报社,传开了一桩颇为动人的“内部新闻”:两年前,在这个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谈“网”》的评论,受到群众赞扬,但作者却未留真名,现在终于找到了。当大家得知事情的底蕴之后,无不为之感动。这位作者是谁?何以到现在才被寻访到?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1983年10月中旬,镇江日报编輯部收到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8.
开始正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发表在7月29日《参考消息》头版头条的新闻,其标题是:《未来世界的两个形式》;作者:闻名世界的华人评论家梁厚甫。文中指出:未来世界将会出现下面两个形式中的一个:(A)德苏中日——美,(B)美中日——苏德法。作者认为,无论出现哪一种形式都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反之,美国将失去领导  相似文献   

9.
现场短新闻既包含着“新闻”、“短新闻”的共性,又包含着“现场”这一个性。现场短新闻靠现场体现特色,靠现场写活新闻。 现场是客观存在,呈自然状态。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则是经过作者选择和剪裁的“物化现场”。作者选准了新闻现场以后,至关重要的是剪裁、再现现场新闻事实。让我们从剪裁角度赏析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作品《铁肩担国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阅评     
作者编者应切实对读者负责年内阅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纸副刊,多次发现知识性差错,兹列举于下:2006年12月,重庆某报副刊刊登了一篇名字叫《澳洲悭水》的散文,文中把十九世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说成是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更有甚者,这篇散文不久之后竟原封原样在中央某大报《国际副刊》中刊出,可能是作者一稿多投,只不过题目改成了《于细微处见惜水》。差错之处未改。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真实     
本文论述了关于新闻真实的一些理论问题。作者认为,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但新闻报道的事实只是全部事实的极小部分,因而传媒的报道不可能是外部世界的全面反映。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是: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影响对新闻真实的确认。作者强调,经过努力,新闻真实是可能的;但这种努力需要建立在对新闻真实这种现象的深刻理解之上。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今年将出台本刊讯2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透露,今年我国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此杜绝网络盗版侵权事件的发生。其中备受业界关注的网络转载报刊作品的权益问题亦将得以廓清。据介绍,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报刊社对报刊上已经发表的作品,只要作者不作“不能使用”声明,均可以不经作者的同意予以转载,但要支付相应报酬。国家版权局还为此制定了转载付酬的标准。但是,目前法律并没有赋予互联网这种权利。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过一个相关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布与新闻执政的紧迫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美国政治学者兰斯·班尼特在他的新著《新闻业:幻象政治》中,在对现代媒体运行和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闻与政治,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和新闻里的政治经济学,指出新闻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民主。作者惊世骇俗地揭穿了媒体自由的神话,提出“言论自由并不能保证信息畅通”、“新闻也并非民主的保障”。作者批评当今商业化的媒体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大怪兽,其特点是“个人化、戏剧化、片面化”,而且大量的软性新闻正在远离政治。他尖锐地指出,媒体喜欢一哄而上,喜欢群起而攻,并提出未来的公民要摆脱媒体的束缚。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产…  相似文献   

14.
杂文与新闻     
三杂文作者多数都是新闻工作者,或者说,新闻工作者是杂文作者队伍中的一支占居多数的骨干力量。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杂文的作者,许多都是报社的总编、主编、编辑和记者。报纸的职能,或者说报纸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报道消息,再一个是发表意见。报道消息主要是靠占据大量版面的新闻,发表意见则主要是靠各种各样的言论(当然有的新闻是寓意见于事实的报道之中)。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恐怕需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观察     
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和思考。 放眼关注.用心思考,不管是冷峻的批判,还是热情的褒奖,都源于对新闻媒体良性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涉及青年期刊、ov影像、时评走势、网络新闻等诸多方面,作者有老新闻工作者,有年轻的编辑记者,还有新闻院校在读的研究生。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作者、读者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新闻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一、寓情于景。作者在采访时,对事件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当场的环境,有的景物对作者触及深,随之荡起思绪,发出感叹,在写环境时,把这些感触、感叹注入环境之中,使环境“人情化”了,这就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寓情于景,也叫化景入情,是环境描写的一种表现手法。新闻作品总是要表现作者的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观点的。这种感情、思想、观点,一般是通过叙述新闻事件,或是通过环境的描写再现出来,读者才容易接受。这是化景入情描写手法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月,海安县广播站召开获奖新闻作者经验交流会,近二十名获奖新闻作者交流了经验。县委副书记储长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晨阳到会向获奖作者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8.
新闻书讯     
新闻书讯《喉舌论》郭超人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最近15年来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有关新闻工作部分讲话稿与文稿的汇集,计七十余篇,包含看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新闻事业和改革新闻报道、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心得,包含着新华社按照...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报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很多新闻庸俗化的倾向。本文作者对报纸新闻庸俗化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伍皓说新闻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精选作者近年的新闻业务随笔,以工作中真实发生的新闻实战经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新闻出炉的过程,并从3000多条、20余万字的网友跟帖中挑选部分对读者有启发的互动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