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丰富的遗产,蕴涵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尊重、相辅相成、共存共荣、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当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不同文化状态下的各民族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是京派作家为争取话语空间所提出的一种文化理想和策略。它的形成与实施既具有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特定的政治历史原因和语境,也是对“五四”文学人道思想和自由传统的继承和追寻,同时还受到了中西文化中“对话”精神的启发和影响。而自由平等的“对话”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京派特有的“太太的客厅”与“读诗会”,二是他们的“对话体”和“谈话风”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毛毛》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最为优秀的代表作,它以深刻的哲理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轰动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毛毛”与“灰先生”之间的斗争,即物质与精神的对峙,以及作者独特的艺术技巧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毛毛》的哲理蕴含。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精神与"大一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中国传统化的核心精神,正是由于这种“和”的精神的无所不在,从而引发出中华民族强烈深沉的“大一统”情结,并为此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这种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情结,也昭示着台湾一定再次回归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睿智通达的老祖母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其中最突出的是传统“和”文化。依据文本,从贾母自身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等几方面探索中国“和”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在人上”是依附于任何人身上的“鬼”,并构成了特殊的“鬼文化”。《玉米》对此以“权欲”作为阐释的视角,通过对生命个体在“权力欲望”的役使下的生存心理的细腻刻画,在人性状态的解构中,完成了人类共有的“人上人”欲求的恶性循环,在悲剧命运的轮回中不断重复、延续的形而上生命和文化命题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熊露露 《现代语文》2007,(9):113-113,122
<说文·水部>共有468字,重文22,新附字23,是<说文解字>收字最多的部,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无疑也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水部>的文化观照,探讨"水部"诸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的出版、获奖、改编曾在文艺界引起一次次轰动和争议,但也为我们的解读留下了无尽的空间。“当家作主”的诉求应当是人类普遍追求人生归宿的理想,上海城的人们也不例外,从城市文化理想的视角来看,小说更多地着眼于这个城市里男男女女的生命支撑,王琦瑶用她的行动,王安忆用她的文字,两个女人用两道不同的轨迹,画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上海人的生命诉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寓于语言的各个要素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词汇。文章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礼记》中所提到的词语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这“四神”的文化意蕴及其发展变化,并从理论上概括了词语的民俗文化意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上读到《"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应如何解释》一文,文章认为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不是"腐烂发臭"的意思,应是"香味".  相似文献   

12.
春秋乱世,礼崩乐坏,“信”这种实践品格经受了巨大冲击。本文以《论语》“信”字为切入点。对“信”字的文化含义进行了重新归并。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信”这种实践品格的文化内涵,简要评述了“信”这种实践品格的历史与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左传》以其翔实的史料,对《春秋》进行了解读,详尽地阐发了《春秋》所反映的“礼”。使后人得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春秋》,我们透过《左传》中“死”族词,也可以窥见其所反映的周代礼制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有话要说"广播栏目.我是主持人言言.这期节目我台有幸地邀请到了"过失家族"之首KK先生来做客.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KK先生!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校园围墙的打开,校园化也日益走向多元化。非主流化的存在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另类心绪,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冲击着今天的大学校园。本旨在从对非主流化概念性质的界定和其现象表现的概括中,分析非主流“化”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力求引导其健康发展,成为主流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汤一介 《教师博览》2010,(12):13-13
《社会观察》: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文化自觉",您怎样看?国学现在是个时尚的词语,您怎样看国学的历史使命?汤一介:"文化自觉"即了解自己文化的来源、历史以及特点,了解它的发展趋势,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长长的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充满整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研究派”。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随后,出现了较多探讨化与汉语相互关系的学术专与论,如《方言与中国化》、《中国化语言学》、《化语言学》、《语言化研究的四个层面》、《汉语与中国传统化》、《有关汉字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女”族字、词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飨读者,并志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