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松永 《现代语文》2006,(11):18-20
一、盛唐余韵 韦庄诗有盛唐余韵。《唐诗广选》:“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①《唐人百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②先看两首离别诗:  相似文献   

2.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韦庄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意象。通过梳理分析可知,韦庄诗中的植物意象在具体使用时呈现出颜色鲜明、拟人化以及结合他物构成意象群的特点,在情感方面其诗歌主要承载了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拯物济世之盼、羁旅怀乡之愁以及山林村居之闲。韦庄常用的一些植物意象虽与唐末诗人有共同之处,但这些意象在哀叹个人"小我"命运之余,又展现出体恤百姓,关心家国的"大我"情怀,有着传统儒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韦庄诗求真、向善和具有和谐之美,在唐末诗坛有着相当价值的审美意义。求真是诗人对主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向善是诗人对现实所持的批判态度在其诗作中的体现;和谐则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美的意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韦庄诗中的典故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思乡之情等五大类。这些典故通俗易懂、浅显明了,而“新奇可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美中意象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诗是美中两国诗歌史上一个十分相近的诗歌现象。在此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以及两国意象诗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史大体经历了前古典——古典——近代三大时期,诗歌表达方式也大体经历了赋比兴一纯诗意象——散文化意象三大历程。苏轼诗歌的意象,由王维诗代表的唐诗纯诗意象而变异为内心展延的散文化意象,从诗歌意象变革的一个侧面,标志了近代诗歌的发端。苏轼诗歌散文化的意象特征,主要表现在:由外物的依托而为侧重内心的倾诉,变含蓄蕴藉的山水意象而为接近口语的日常生活意象,变描写句式而为叙说句式,变对仗性结构而为函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韦庄(863-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出身世系大族,为晚唐五代时期一位才能卓越的词人,他现存的词作合三首存疑词,共二十三调、五十七首.《花间集》中收录了四十八首6在他这五十七首词作中,大多是从女性的视角来叙述伤春怀人,相思惆怅的感伤情绪。在意象的择取上,频繁的出现了花、钗、髻、烛、衾、枕等等事物,而其中约有近半数多达二十一首词中都纷纷言及月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0.
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蕴涵丰富的象征意味,与其人生转换、自然追求乃至其所处时代的魏晋精神均有关联。鸟之平淡质朴形象有助于陶诗深远意境之生成,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相似文献   

12.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入蜀就仕乃韦庄人生一大转折点,探寻其中缘由对于韦庄研究大有必要.文章认为,仕蜀原因大致有三:韦庄入蜀前的坎坷经历、蜀地的特殊环境及蜀主王建的吸引.具体而言,主要是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飘泊不定的生活,蜀地富足安定、人文传统悠久以及王建忠君礼士之风.  相似文献   

14.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虽历来注家多怀疑非李商隐文,却无史料可证实。从《修华岳庙记》文中出现之人名、人物在生活时代上的重合以及“阐皇风于五叶”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修华岳庙记》文应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年间作品。  相似文献   

15.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在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上投射巨大热情,使情、理、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从而搭建起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实现了"文学是人的写作"的主张,同时,也使其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6.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既非李商隐文,亦非唐文,而应为北魏文。《集古录跋尾》所载《大代修华岳庙碑》、《宝刻丛编》所载《后魏修华岳癌碑》与《修华岳庙记》实为同一碑文。文中出现的“常英”为北魏人;“直勤”为北魏宗室成员的特有封号,“直勒”应为“直勤”之误;“侯尼须”为北魏宗室成员,并与常英为同时代人。《修华岳庙记》作于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九月鸡日至太安元年三月三日间。  相似文献   

17.
孙光宪是唐末五代一位独具特色的词人,却长期被历代词学研究者所冷落,即使论及孙词,也往往只从其是否近温、韦处着眼。本文试将其与韦庄做一比较,以求获得对孙光宪更为正确的认识,同时从孙入手对传统花间词定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移情说强调外物的生命化,即把人的主观感情挪移到外物中去,使原本无生命的客观外物好像也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活动,从而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在中国诗歌意象的选择、提炼过程中,在诗歌意境的营造过程中,"移情"手法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上,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第一位藐视情理规则、反对18世纪古典文学传统、珍视个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虎》诗为布莱克创作并被收入到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是一首反映作者进步思想的著名中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听觉意象、象征意象、动感意象、引喻意象来具体表现其思想,读起来使人感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对《虎》诗进行评论,旨在领会诗中的深刻涵义、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借鉴诗歌中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