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某地铁典型站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站台中部起火和端部起火两种情况进行模拟,对热辐射、CO浓度、温度、能见度、烟层高度等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得到站台中部起火时,“火源上方风机排烟,站台风机送风”方式;站台端部起火时,“A、C、E风机排烟,D风机送风”方式下,能确保在站台较大区域内烟气浓度值一定时间内较小,火场热释放速率、温度及CO含量等参数最优,提出了地铁在火灾工况下最优化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走廊宽度的三组全尺寸高校宿舍标准层模型,对其进行火灾动态模拟,主要测量了火灾过程中的烟气温度、CO浓度、能见度、烟气层的高度和烟气中CO2浓度等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灾发生后,烟气在短时间内开始聚集,迅速向走道两端开始蔓延,出现在走道两端烟气中各参数值高于中间区域的现象;不同走廊宽度对烟气层高、CO2浓度的影响不大;在能见度和温度方面,走廊越宽,能见度越大,烟气温度越低;在CO浓度方面,在相同高度处,走廊越宽,CO浓度反而越大.综合这些因素,在新建宿舍时,建议走廊宽度选取为1.8m.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在不依靠保温材料不燃性的情况下,运用建筑设计的手法并整合建筑立面的元素,来阻断发生火灾时住宅建筑的外立面火势的蔓延。通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DS,模拟火灾发生时飘窗模型和普通外窗的温度、火势蔓延速度、CO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建筑外立面发生火灾时,飘窗模型对建筑外立面火灾蔓延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铁站厅层商场人员能否安全疏散是地铁站设计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部分商场内狭长的地下通道超过了国家相关规范允许值。文章依据性能化设计的思想。以某地铁站厅层商场为例,分析了站厅层人员疏散过程,利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和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Exodus对烟气运动和人员逃生进行模拟,对超长疏散通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速气流运动控制方程组和湍流燃烧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侧向风情况下航母甲板油池火灾的蔓延与烟气运动规律,分析得到了甲板上方火灾烟气压强、温度与热流强度随侧向风速的变化情况。通过缩比模型和风洞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航母甲板火灾释热率与风速大小成非单调变化关系,在侧向风、舰岛和运动火羽流的综合作用下,在甲板上方形成正压和负压间隔交替的气流区域,侧向风速度越大,正压和负压区之间压差越大。研究结果对于航母甲板灭火技术和舰载机安全性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扩散技术研究难点,利用CFD软件STAR-CCM对郑州地铁一号线某区间隧道进行火灾数值模拟,确定火灾强度为7.5 MW,保证烟气单向扩散临界风速不小于2.0 m/s。实验表明,在隧道火灾发生后,向火源下游逃生的人员应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比如弯腰前进或匍匐逃离等)沿隧道中线逃离。通过现场试验,将在同种工况下测得的烟气流动状况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运用更可靠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火灾烟气流动,其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烟气流动情况和制定疏散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研究思路,以A教学楼为例,讨论了教学楼现有疏散设施是否符合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要求。运用火灾模拟软件PyroSim建立火灾模型,得出影响疏散的温度、能见度、烟气的运动规律,选取最不利因素,确定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通过人员疏散软件Pathfinder模拟人员疏散路径,得出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研究结果表明,PyroSim与Pathfinder能有效的模拟火灾下人员疏散规律,A教学楼不能满足疏散要求,并提出改进方案以确保疏散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福州地铁四号线的一个地铁隧道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构建车头电气火灾的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阻塞比为0.38与0.55条件下火灾烟气的运动特征及对疏散人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火源上游位置,在未开启通风和开启通风的条件下,高温烟气聚集在隧道顶部,随高度下降,烟气温度降低,建议设置离轨面高度较低的疏散走道以提供更大的安全空间。同时,在未开启通风,且火源释热率及火灾发展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高阻塞比隧道内的初始温度较高;开启纵向通风后,对流换热增强,降温快,高温烟气在火源上游沿隧道长度方向、高度方向的运动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人员疏散。最后,给出了纵向通风条件下的疏散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宿舍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原因,以某大学宿舍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DS进场模拟,设置了三个火灾场景,来研究在宿舍走道两端不设置自然排烟口、设置排烟口及设置不同开口高度的自然排烟口情况下,宿舍发生火灾时走道能见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走道两端未设置自然排烟口时,能见度变化不大;走道两端设置自然排烟口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烟气浓度,增加能见度,有利于安全疏散;走道两端自然排烟口设置位置靠上有利于排烟,但是对能见度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0.
围绕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火灾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依据,详细介绍了六个方面的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估因素,即:影响建筑火灾发生几率的因素;影响建筑火灾火场温度的因素;影响建筑火灾燃烧速度的因素;影响建筑火灾蔓延方向的因素;影响建筑火灾烟气量及烟气毒性大小的因素;影响建筑火灾烟气蔓延方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丹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4):92-94,108
利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以综合商场中影城设置的IMAX影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型观众厅的消防设计难点,分别设计确定了两个火灾场景和四个疏散场景,采用Pathfinder人员紧急疏散模拟软件对观众厅及所在防火分区的人员疏散行动进行模拟,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5.3软件模拟烟气蔓延状况,模拟得出观众厅内人员能在火灾影响到生命安全之前全部疏散到安全区域的结果,提出了相对应的消防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2.
ArcGIS软件用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物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于区域环境保护和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2017年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程度.研究表明:全省PM_(2.5)、PM_(10)、NO_2空间分布规律相似,高浓度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SO_2与CO空间分布规律相似,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 O_3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眉山等区域,而东北地区浓度较低;总体上西部空气污染比东部相对较轻. PM_(2.5)、PM_(10)、SO_2、CO冬季浓度值最高,NO_2季节变化不明显,O_3在夏季浓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就变量变化时,光合作用各特征点(光补偿点、饱和点和二氧化碳补偿点、饱和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展开了描述。浅略阐述了光照强度变化时CO2补偿点和饱和点的变化;CO2浓度变化时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变化;温度变化时光补偿点、饱和点和CO2补偿点、饱和点的变化;光质变化时光补偿点、饱和点和二氧化碳补偿点、饱和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型地下车库日益增多,地下车库道路和应急逃生出口的选择对人员疏散至关重要。可利用烟气流动分析软件(Pyro Sim)建立建筑物理模型,运用火灾动力学模型(FDS)建立火灾模型,对火灾烟气的流动特性、温度变化以及热释放速率进行模拟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影响逃生的因素,分析并计算权重系数,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优逃生路线,实现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校实验室氢气泄漏扩散和火灾蔓延规律,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构建实验室全尺寸三维仿真模型,模拟氢气泄漏和火灾发展的过程,并探讨了不同泄漏孔径对氢气扩散和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泄漏孔径为5mm时,氢气仅在泄漏点所在房间内流动并在顶部积聚,氢气引燃后产生小尺寸喷射火焰;当泄漏孔径为10 mm时,氢气仍受限在泄漏点房间内,但引燃氢气后的火焰喷射高度增加,易形成顶棚射流破坏屋顶结构;当泄漏孔径为25 mm时走廊成为扩散通道,氢气进入对面房间,室内喷射火焰高度进一步增加直接撞击天花板,室内的高热量也扩散至走廊,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沿炉膛宽度CO体积分数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特点。该分布特点往往伴随着锅炉效率降低、炉膛出口NOx排放偏高、侧墙结渣和高温腐蚀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内CO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为机组运行调整与燃烧系统改造等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1.针对煤粉炉燃烧过程中存在剧烈气固反应流的特点,定义了与气、固相质量变化无关的风、煤分布系数ηa和ηp,进而得到了风/煤混合系数η。2.对比炉膛不同区域内的CO分布与风/煤混合系数分布,结合炉膛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解释了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内CO分布特征的形成过程。方法:1.建立一台660 MWe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测量数据与模拟数据的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表5和图3)。2.定义炉内风、煤分布系数与风/煤混合系数(公式(1)~(3))。3.对比不同特征截面上CO分布特性与风/煤混合特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图4和5)。3.分析风的分布和煤的分布分别对风/煤混合特性的影响(图6和7)。4.综合考虑炉内气流结构、风和煤的分布及其混合特性,揭示炉内CO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图4~9)。结论:1.对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而言,燃烧器区域出口的CO大量聚集在炉膛中间至侧墙区域,燃尽风区域出口的CO则主要集中于侧墙附近。2.CO分布与风/煤混合系数分布基本一致。3.在整个炉膛空间内,风和煤粉皆有向侧墙流动的趋势,但煤粉更加聚集在侧墙周围。4.在燃烧器区域,对冲气流使得风与煤粉向侧墙流动,然后在炉膛四角形成涡流;四角涡流导致烟气在沿侧墙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气固分离,使煤粉被甩至侧墙附近并在那里燃烧,形成高浓度CO;5.在燃尽风区域,燃尽风与侧墙附近烟气的混合并不理想,因此侧墙附近的高浓度CO难以消除,最终导致沿炉膛宽度的CO体积分数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特点。6.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床上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用锥形量热计测试棉样品的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棉样品的CO浓度等重要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棉制品的燃烧特性,针对燃烧特性,对床上火灾事故过程分析和原因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湿法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投运后,锅炉尾部烟气系统发生了变化.在送引风机单侧跳闸情况下,脱硫增压风机对锅炉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某电厂锅炉一起风机RB事件案例展开分析,找出了脱硫系统增加后锅炉风机跳闸逻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风机跳闸优化逻辑控制策略和应用实例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火灾现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环境因素监测,充分掌握火灾现场环境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概率,减少经济损失。研发以JN5139芯片为核心控制单元的火灾监测系统,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技术将多个传感节点组织为无线传感网络,可在家用供电电路损坏、密闭空间等极端环境中有效采集烟气含量、湿度、温度等数据,并由监测主节点将相关数据汇总至监测中心作进一步分析处理,从而实时显示当前区域的火灾态势,指导火灾救援作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烟头引燃棉被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本文采用模拟研究的方法,采用热辐射通量计、热电偶、DV等实验工具,对香烟引燃棉被及沿床燃烧蔓延过程进行实验,通过记录所得到的数据,应用火灾科学、系统安全理论,对烟头引燃棉被的火灾事故进行过程分析和原因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类似的火灾事故提出科学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