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宣凡 《教书育人》2012,(Z2):72-7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贾艳秋 《黑河教育》2013,(10):20-20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会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页。[教学过程]一、交流:关于负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1.谈话:今天学习《认识负数》。关于负数,大家都知道什么?生:负数比零小。(板书:负数<0)生:温度计上有负数,电梯里有负数,海拔里也有负.....生:3-5=-2。师:看来减法算式也能产生负数。(板书:温度、楼层、海拔.存款、减法...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有预设,更多的是生成。预设是文本的延伸,生成是正确的学生观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片段一】(新课开始前老师和同学玩一组相反意义的游戏)师:(出示表格)我们班这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生:我们班增加了2人,四(2)班减少2人。四(3)班不多也不少。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对自然数的积累为基础,并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感知负数的存在。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负数和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还为联系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供认知储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第三学段数的认识的拓展提供一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懂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窖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第6页练习一的第1~5题。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对自然数的积累为基础,并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感知负数的存在。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负数和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还为联系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供认知储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第三学段数的认识的拓  相似文献   

12.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认识负数》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本文是这节课的几个精彩教学片断及评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1~4。  相似文献   

14.
徐凤玲 《广西教育》2013,(45):47-47
让数学思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从看似无序的变化中找到有序的规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最朴素的数学思想。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却一直是笔者苦苦思考的问题之一,难以释然。在市级观摩课中,《认识负数》这节课无意中为笔者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此分享几个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5.
李德 《广西教育》2013,(21):58-5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数学课堂中,创设好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根据问题去全面思考,鼓励他们勇于寻根问底,追寻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思考:"认识百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数学概念教学到底是教"形式化的定义"还是追求学生思维上的"真理解"呢?显然,概念教学追求的是后者,教学应该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思维"转变。学生是否理解一个概念不在于能  相似文献   

17.
知识学习是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核心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完整的核心知识,促进学生经由深层分析、纵横联结、综合运用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以核心知识为枢纽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构建带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科学认知方式和高阶思维模型,发展问题解决、批判质疑、创新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将教学的现实性特点突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分类是指把问题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分成若干类,继而逐类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储备,如人群的分类、种族的分类等。基于学生这一认知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陈强梅 《成才之路》2013,(36):92-93
教材简介: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3页。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