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是先感知后探究,最后拓展。整体感知(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步骤。如果整体感知环节草草收场或过早地把某个局部细节做深、做大,会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架空。而时下有部分教师对它的认识理解和具体操作都不  相似文献   

2.
庄怡清 《广西教育》2006,(1A):78-78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去感知把握,才能体会它的思想感情和美感,从而激起兴趣,去探索事物内在的联系。那么,埘中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去帮体感知义章内容呢?  相似文献   

3.
毛卫辉 《考试周刊》2013,(23):36-37
<正>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文讲解过细,过分肢解文章。有时在分析文章时完全脱离文本,执着于对字词的表层意义、句子的结构分析、篇章的逻辑归纳等,使完整的阅读教学在这种固定模式下分裂肢解,有的甚至将完  相似文献   

5.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剑老师:你好! 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老师存在的困惑,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确,"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教学讨论中的"热门词语",大家围绕它产生了各种看法.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过去教学中的强硬灌输、机械分析泛滥成灾,导致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败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6.
"整体把握"是对文本内容规律和文本形式规律的把握,是培养学生共性基础的重要手段,而"整体感知"则是以学生感觉为基础,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标倡导"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是奠定学生共性基础和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的共同要求决定的,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因此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先整体感知文本,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语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两种式样的力的作用,一种是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力的式样,另一种是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力的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力在阅读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张力结构,当两种力的式样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两种力的式样相似)时,便是成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就是两种式样的力的碰撞,其效果取决于两种力的式样相似程度。由于每个文本的结构样态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也不  相似文献   

9.
课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中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化知识为技能。课文教学是以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课文内容为起点,通过巩固性的练习使学生记忆、掌握,再经过活用性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使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整体感知的"四法",即:习题同步法,文段倒读法,外国渗透法,抓纲提要法。  相似文献   

11.
任德林 《学周刊C版》2014,(11):188-18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整体感知的“四法”,即:习题同步法,文段倒读法,外国渗透法,抓纲提要法.  相似文献   

12.
整体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切入点有很多,其中,从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从文章的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具体有:替换标题;扩展标题;添加副标题;叩问标题。  相似文献   

13.
李茹 《文教资料》2011,(15):30-31
整体把握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钥匙。培养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树立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如下措施:做好新旧知识的“接轨”工作;搞清文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阅读训练;掌握学习策略,架设从“学会”到“会学”的桥梁;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14.
作为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和必要步骤,"整体感知"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长期以来,因为其操作方式单一和呆板,常常不为教师所重视,更甚时,"浮光掠影"般一语带过。笔者细读特  相似文献   

15.
误区之一:整体感知就是总揽课文全貌,宜速战速决。 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叙事作品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复述课文内容;在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中,安排编写课文提纲,以此来引导学生作“整体感知”。应该说,这种安排是妥当的,它的确是检查学生总揽全文效果的有益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去深入领会和掌握课文内容。但教师们普遍走进了急于求成、节奏失当的误区。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布置任务,三五分钟后马上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列出课文提纲。我们知道,如今中学生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三五分钟完成预定任务决非轻易之举。因为只有反复阅读课文,经过深思熟虑,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课文提纲。课文复述,即便是简要复述,要做到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用词妥当恰切,通俗简洁,更非易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更愿意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个教学环节,以争取有限的课堂时间。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整体感知的含义,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还要掌握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些策略方法。当前语文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亟盼整体感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何萍 《湖北教育》2005,(6):51-5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以字词句篇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比较讲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临场答题一般表现为先通读一遍原文,继而便是看试题,接着就针对试题去对文章作局部分析,最后研判作答。  相似文献   

18.
整体阅读教学是针对“分析”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它对于阅读教学的改革既具有课程论的意义,又具有教学论的意义。它在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层面具有独特的操作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