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本文提出"宽视域"阅读理念并就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课的教学作为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邓书怀 《教师》2013,(6):56-56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实践新《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重视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个性化阅读;巧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空间,增强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学生对阅读活动所抱的期望,等待从阅读材料和阅读过程中有所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扩展阅读面。"由此可见,在"大语文"教育观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利用网络拓展阅读天地,可以打破区域的局限与差异,拓宽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整本书阅读"正逐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可以尝试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就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做出一些改变,以现行课本里的篇目为基础,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整本书阅读"理念驱动下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激发学生的阅读信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包括意志力在内的阅读能力。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不妨从阅读共同体的培养、阅读任务的设计和阅读过程的监控这四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指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注重所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阅读能力在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要真正让微信"微阅读"成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一大途径,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事先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内拓展阅读是提升"四者"对话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将以鲁迅若干文章的教学过程为例,初探课外阅读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初步感受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文心"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当前阅读课堂提倡标新立异的教改浪潮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实现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一、营造民主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2017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提到: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通过开展分享式课外阅读活动,创造了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从"阅读"到"悦读"。本文以活动为切入点,对分享式阅读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一、拓展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局限于课本。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语文课程理念精神,详细地剖析教师在阅读课堂应立足阅读教材,采取多角度的阅读策略,引发学生拓展阅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发展阅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是指教师通过悬念设计、情境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相似文献   

19.
正独立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2002年、2003年《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提出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并具体提出了独立阅读能力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而学生的独立阅读却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少独立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有这样的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进城务工子女的语文基础薄弱,课外阅读能力差,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课外阅读积累。因而,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们"城中村"学校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