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可现实的情况是,父母的打骂,非但培养不出“孝子”,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心理上的伤害。以两个被父母打骂所伤的女孩为例,给那些打骂孩子的父母以警示,别把打骂当成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从而给孩子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2.
诙谐教子     
我和妻都是本分人,想不到却生了个不听话的儿子,什么都和大人对着干。起初我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铁律,然而适得其反,越打越不听话。看来,这小子只能智取不可强夺。  相似文献   

3.
赵翔 《家长》2013,(Z1):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轻松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习惯上强调严格的教育,说小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过去,父母可以打孩子,而且打得理直气壮——棍棒底下出孝子;教师也可以打学生——不打不成器.旧时私塾老师打学生会使用一个通用工具,叫戒尺.所谓戒尺,惩戒之标尺也!戒尺的历史悠久,很可能在老师这个职业诞生不久后就有了.  相似文献   

5.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便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儿子培养成我理想中的状态.我们小时候,以及我们父母小时候,极少有专门的家教教育理论,那时候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显然这个办法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是行不通的.既然惩罚不行,那我就反其道而行,多奖励.  相似文献   

6.
吴铭 《成才之路》2010,(30):90-90
中国有句俗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尽管现在大多数家长已摒弃棍棒式教育的方式,但生活中不时能见到有家长打孩子。其实,打孩子也违法。日前,由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智教犟子     
我和妻都是老实本分之人,想不到却有了个不听话的儿子,什么都和大人对着干。起初我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铁律,然而却适得其反,越打儿子越不听话。看来,这小子只能智取不可强攻。此后,我就试着用幽默的办法教子,没想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诙谐教子     
我和妻都是老实本分人,想不到却生了个不听话的儿子,什么都与大人对着干。起初我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适得其反,越打越不听话。看来,对这小子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从今年起,我们试着用诙谐的办法教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棍棒出孝子”,不少人也因而走进这个误区。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惩罚是必须的,它能有效地控制儿童错误行为。但人们总是把惩罚跟打人或伤害等同起来。严厉的体罚往往只会压制行为而不能使之完全消失,至少从长远观点看,这种惩罚是无效的。而且谁都知道它将带来不少严重后果,特别是加深父母与孩子的对立情绪。不当的惩罚实在弊多利少。应该看  相似文献   

10.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家教秘诀”在中国的家庭中很常见。有专家认为,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已经成为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独生子女家庭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心肝”转,许多家长把全部爱心、过剩的精力、大量的资金倾注到孩子身上,然而这种爱的倾斜很容易变成溺爱,甚至成为一种无形的枷锁。相反,在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始终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  相似文献   

11.
我和妻都是老实本分人,想不到却生了个不听话的儿子,他处处和大人“对着干”。起初我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铁律,但越打越不听话。看来,对这小子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从今年起,我们试着用诙谐的办法教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妍然 《父母必读》2011,(6):140-141
两个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外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从小走到哪儿都乖、听话。姐姐特别严厉.她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主空间,而父母更多时候作为陪伴者,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也是当下被大家较为认可的亲子关系模式.但是,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断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父母和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更优的呢?本文基于前期“父母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不同形式的父母控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父母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赵翔 《家长》2013,(2):58-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即使再理智的父母,也有过被孩子气得挥拳打人的时候。在打孩子时,父母认为孩子的重要部位,如头、胸、腹等绝对不能打,而厚厚的、肉乎乎的屁股,却可以任意棒打。于是,孩子的屁股,就成为父母管教孩子的“最佳首选部位”。前不久,在科贸大厦工作的杨玲和丈夫一起抱着他们8岁的儿子,慌慌张张地跑进儿童医院急诊室。原来快要期中考试了,可调皮的儿子整日守着游戏机玩儿个不停。杨玲气得砸了游戏机,继而又把孩子按在床边,用木尺打孩子的屁股,孩子哭着拼命地挣扎。但是早已气得失去理智的杨玲不管不顾,足足…  相似文献   

16.
12条短信     
我的父母是中国式父母的一个典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好便夸奖、奖励;不好便骂,以至于打。这样的父母,无论如何都不算是好的。而近几年似乎愈演愈烈,这实在是令人头疼。  相似文献   

17.
一、增进与父母或长辈之间情感沟通的体验感悟型作业当前,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将孩子一扔了事;有的家长长年不在家,与子女说不上几句话,更别谈深入内心的交流;还有的家长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认为孩子关进学校就安然无恙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许多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为此,我尽量布置一些能加强与父母或长辈沟通的作业。例如,九年级第一单元主题探究作业:①围绕"承担  相似文献   

18.
“非惩罚”,远不是“不打骂”孩子这么简单每每看到提倡“尊重孩子,摒弃惩罚”的教育观点,会有不少父母心生内疚,因为他们虽对“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能苟同,但面对孩子的调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个粗人,他自己也默认。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从小到大,我的屁股就是一个四季如春的花园,总是开满鲜红的花朵,一朵未败,一朵已开,每天连上厕所都必须蹲马步。那个时候,我就是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动手动脚,手操棍棒。  相似文献   

20.
一、增进与父母或长辈之间情感沟通的体验感悟型作业 当前,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将孩子一扔了事;有的家长长年不在家,与子女说不上几句话,更别谈深入内心的交流;还有的家长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认为孩子关进学校就安然无恙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许多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为此,我尽量布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