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积极心理治疗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取向、激发人积极的基本能力等特征,从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三个层面实施干预;积极心理 治疗包括观察和保持距离、调查、处境鼓励、语言表达和扩充目标五个阶段.积极心理治疗中的感恩练习、生活喜事、利他行为、人际交往、积极品质等策略可用于增进幸福.积极心理治疗理念是对传统心理治疗的批判、反思、继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心理治疗途径,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治疗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在治疗中强调当事人积极的基本能力,关注当事人积极的人格特质,借助讲故事的形式提供跨文化的研究视野。这一较为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治疗模式,推动了心理治疗理论的变革,展示了理解人性的积极角度,开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安岭 《教育导刊》2006,(12):38-38
积极心理治疗是德国的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Noss-rat Peseschkian)博士于1969年开始创立的,以心理学的三大新趋向之一——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是一门崭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科学。其中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积极心理治疗以对事物积极的解释与评价,有利于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说,有这样半杯水,你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这个杯子是半空的,一是这个杯子是半满的。如果按照积极心理治疗的诠释,会说这个杯子是半满的,即给一切传统认为消极的事物、现象(比如抑郁、懒惰、神经性呕吐等等)赋予一种…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治疗的积极取向与跨文化观,暗合了心理学发展的两大转向,具有反传统心理治疗的意义,为心理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治疗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自愈能力。学校心理咨询由于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以人的心理问题为研究中心,更多关注人的消极心理和问题行为,容易引发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抵触感。基于积极心理治疗理念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在咨询工作理念、咨询目标、咨询内容等层面,体现积极、发展以及面向全体的特点,同时要提供更为中性的、积极的心理测量工具,并以帮助来访者体验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品质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治疗由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教授创立,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积极心理治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出跨文化研究、积极型视角、整合化理念,人性化原则、自助式疗法和社会化效应等特点.积极心理治疗范式具有反传统的学科发展意义、实践创新意义和社会建构意义,为当今心理治疗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治疗着眼于冲突的积极方面,以跨文化的观点审视心理问题,强调每个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觉和想象,以故事作为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媒介,把患者理解为有自助能力的个体,通过鉴别分析准确把握引发症状的现实冲突以及冲突之后的现实能力和基本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抑强补弱,使各种能力趋于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治疗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以积极的认知方式探讨冲突与苦恼,以跨文化的观点评估心理问题,以独到新颖的治疗思想反对传统的学术主张,已经发展为既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治疗模式.然而,这一较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治疗模式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它深深扎根于传统心理治疗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土壤之中,并在治疗目标、治疗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与心理治疗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积极心理治疗和艺术心理治疗的概念.进而把积极心理学与艺术心理治疗相结合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心理治疗理念,并对其主要分支--文学艺术治疗进行简单评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检验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治疗主张心理咨询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目前,积极心理治疗已经成为心理咨询领域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学校心理咨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应将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理念引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这不仅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采用准实验研究中的“不相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以928名灾区中学生为样本,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和控制组(不进行干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与控制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上,实验组学生有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度和重度心理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咨询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实现积极共情、积极沟通、积极倾听、积极解释、积极肯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能量,在咨询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咨询中自我解决成长的困惑,避开成长中的绊脚石,给学生更多的正向支持,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走向成功的人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抑郁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抑郁的产生是由于积极因素缺乏的观点,并开发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抑郁预防干预计划。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对抑郁的阐释,展示了积极心理治疗对抑郁预防和治疗效果,并指出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并不相悖,而是对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完善与补充,二者的有机整合将是青少年抑郁预防干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新研究领域,它的兴起与发展对不同的学术领域及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例外,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标准和手段、心理治疗的理论模式都受到了积极心理学的影响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研究旨在对这些影响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应用团体辅导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实证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成效。结果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和问题直接干预的方法对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均有效果;运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的心理干预方法优于运用传统的问题直接干预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要好于运用传统的问题直接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换的转折时期,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给似乎有些沉闷的心理科学带来新的冲动和活力。而心理弹性研究方兴未艾,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关注积极力量的思想,在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积极力量的研究取向更为明确,发展势头也更为强劲。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在充分理解其内涵、意义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心理弹性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弹性的定义、要素、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积极心理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在于在立足本国心理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积极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心理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进程,有效地服务本国学生。为此,我们需要兼容并蓄,批判性吸收西方成果;本土改造,改进测量工具和干预技术;夯实基础,加强本土化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兴起使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从"消极"转向"积极",性格品质是积极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领域。价值—行为分类体系和价值—行为特征量表为性格品质的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和可操作性的分类标准和测量手段。性格品质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品质能够有效提高人的幸福感并且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学校心理学也应开展以性格品质为基础的积极教育,积极教育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也起到了积极预防的作用,进而减少了"问题学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6,(26)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塑造民族性格,指导人们面对人生、不断成长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治疗功用。谚语利用了民族心理中对文化和传统的继承,以典型意象作为载体,增加了谚语的积极治疗作用,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抑郁不仅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痛苦的心理体验,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的行为紧密联系。随着抑郁在儿童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分析和探讨抑郁症状的有效干预方法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干预的角度论述了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治疗抑郁的原理及有效性,以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