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媒介影响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媒体内在运行规律所决定的 ,是媒体本质特性的外在表现 ,是新闻传播机构存在的价值和目的。本文阐述了媒介影响力的概念和理论 ,并指出媒介经济的实质是由媒介影响力大小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媒介影响力可分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两类  相似文献   

2.
媒介公信力影响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媒介公信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所谓媒介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社会认同。通俗而言,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为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李鸿 《新闻前哨》2014,(11):87-88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因报道事实和进行评论从而获得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无形资产,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尺.学者喻国明认为,社会关怀、新闻专业素质、媒介操守是媒介公信力的评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静  高静 《新闻知识》2004,(10):32-33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的白热化,媒体只有在新闻竞争、信息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中胜人一筹才能在众多的媒体品牌中脱颖而出。新闻策划正是媒体取胜的重要手段。新闻策划从被动的配合式为主的报道计划中脱胎而来,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深掘新闻价值、扩大媒介影响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它已经不再是报道计划的拓展和延伸,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它更强调传播学的效果论,强调科学和创新。当今媒介对新闻策划的运用和操作显现出持续发展日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成茹 《新闻知识》2005,(6):39-41
公信力就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权力,或说社会影响力、媒介能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程度,或说是媒体在公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介机构取信于社会与公众,保持自身良好社会形象,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媒介进化”作为理论视角,探讨AIGC如何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赋能,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方法】采用理性思辨和案例论证的方法,对AIGC的媒介先进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帮助主流媒体发展时具有的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AIGC的媒介先进性体现在构建“类人化”人机互动模式、提升海量知识的信息生产能力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利用AIGC进行新闻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跨模态”信息转化效率、提高用户黏性和减少跨文化传播阻碍。但是,AIGC也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并诱发知识产权纠纷和消解新闻客观性等潜在风险。【结论】AIGC对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发挥了“双刃剑”作用,需在充分认识其媒介先进性的前提下,对可能诱发的风险问题保持清醒认知,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外宣媒体,其新闻报道被境外媒介二次传播的频率和数量,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黑龙江新闻》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拓宽传播渠道,所编发的新闻稿件被境外媒体(主要是韩国)转载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黑龙江新闻》(朝文)是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的、黑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党报,又是唯一外文报纸,现为我国  相似文献   

8.
传媒公信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公信力被认为是决定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如何提升传媒的公信力已成为媒体自身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保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公正和健康,杜绝虚假、低俗和有偿新闻,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的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影响力既是一个媒介政治课题。也是一个媒介经济的课题。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源于其内在的新闻精神。在人们正确地强调“媒介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媒介的新闻精神的振兴和深化。就有舍本逐末,在丧失话语权的同时丧失商机的危险。因此。在传媒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重新思考新闻精神。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质的综合反应。在激烈竞争的新闻市场,公信力已经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是媒介产品的信誉保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介是公众每天获取新闻,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主流媒体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的影响力不仅大,是媒介权威性的体现,更引导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新闻自律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极为重要。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媒体失去了新闻本体所要求的自律,开始走向快餐文化、商业化,甚至以取悦大众来支撑本媒体的发展。本文批评性地列举新闻事件及主流纸媒行为,以期推动新闻的自律性和主流纸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前“死亡”的媒体乌龙事件,成为了2015年全球第一则乌龙新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于第一时间争相报道李光耀去世的消息。而在短短不到二十五分钟后,各大媒体又开始相继删除这些内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则真实新闻的报道,经过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迅速地被广泛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而未经证实的新闻其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同样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光耀逝世乌龙事件的报道始末进行分析,分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规避乌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必要前提。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新闻资源,媒体都把做好新闻策划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新闻策划主要包括报道重点的确定、报道步骤的安排和报道形式的选择等,但是,都要预先搜集信息。信息的渠道包括:党委政府、各行各业、民间以及媒介的竞争对手,甚至包括媒体内部。经过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可以帮助媒体把握重点、认准方向、制定操作步骤和方法,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史伟 《中国出版》2015,(12):25-28
网络新闻的发展是科技发展与媒介技术进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结果。目前,多媒体技术所导致的新闻传播全球化以及网络媒介将成为主流媒体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网络新闻的影响力已超过任何传统媒介。综合来看,网络新闻具有复合性、扁平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点,也具有可信度较低、深刻性较差、原创性不足、严肃性不足等缺点。我们要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和新闻传播的角色转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机,使电视新闻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影响力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行业新闻由于受新闻所涉及领域和范围的限制,社会影响力常常无法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如何发掘行业新闻的社会性,提高行业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行业新闻的价值,是行业媒体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媒体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努力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在融合新闻报道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人民日报》其下属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积极响应顶层设计号召,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整合融媒体新闻资源,推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大、话题性强、传播效果好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提升融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近年所推出的有影响力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旨在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媒介技术应用以及新闻叙事三个角度对该产品的创新趋势进行总结,力图为未来的探索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莹 《中国广播》2010,(11):81-8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体数量的增多,媒体对信息的独家占有已成奢望。然而,新闻专题作为一种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新闻体裁,正逐步成为传媒界化解“独占”困境的有力手段。广播应注重新闻专题这种节目形式,以实现媒介影响最大化。在凸显新闻专题固有特点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自身的媒介优势,用思想做专题,将广播新闻专题采写得更有高度、更具权威性、更有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新闻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社会影响力也亟待提升。所以加快广播新闻创新,逐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已经迫在眉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媒介新论     
《中国地市报人》2007,(5):36-36
媒体影响力的量化指标;新农村建设中的媒介公共服务体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编辑职业化亟须提上日程;走出媒体低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