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经》第八十章新释——重评老子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能定性为保守和反动。老子的社会理想分为“小国寡民”与“至治之极”两个阶段。“小国寡民”是指诸侯国无限地分小,实质是取消诸侯国,这在秦汉时就已实现。在“至治之极”阶段,人们严格地按规律办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度发达,道德极其高尚。老子所谓的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不是反对文化,而是指暴力国家的消亡。老子所谓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指人情冷漠,而是指舍弃浮华的“礼”,代之以厚实的“道”,老子倡导的是只奉献,不索取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道德经》中,处处闪现着老子的思想与智慧。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用浅显直白的文字从正面探讨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其重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强调了自我修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老子《道德经》为依据,阐析了其理想的政治家应具有的政治方面的人格特点,即游离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政治参与态度;谨慎小心、虚怀若谷、大智若愚;清心寡欲、淡然功名;众人平等;爱好和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过程,综述了《道德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科技、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从外国人热心研究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似乎从人类产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在远古的神话世界里,也有许多关于人类祖先向往理想世界的描述。从"蓬莱仙岛"到老子"小国寡民",再到"世外桃园",中国古代的先民一次次地描绘着自己所追寻的理想世界。从"伊甸园"到"理想国",再到"乌托邦",西方世界的古代先民也在不断地表达着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老子与柏拉图被后人称为中国与西方古代的大智者,他们也对理想世界作了探索。他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里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相似文献   

6.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玄",是一种重全局、重变化的全息思维。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作为“思想圣者”以民为重治国理念的重要表达,是其“以有为修无为,以无为成大为”的治世追求,亦是其实现“大有大无,大无大有”的“以道治国”平天下的至善境界。然而,历代注疏对老子“小国寡民”的解释多有失偏颇,甚而误将“小国寡民”作为一种消极遁世之说。“小国寡民”思想应从时代变局、圣人之治、无为而治、治世之道等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8.
9.
从马王堆帛书《老子》看老子理想王国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老子理想社会的社会属性,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有二:一、认为是经过美化的原始社会的缩影;二、认为是对西周奴隶制社会的理想化写照。但据帛书本《老子》来看,老子理想王国则是一个有阶级和国家机器并且建立在一定物质明基础之上的社会。同时,老子的理想社会还是一个排斥绝对人身依附关系的,具有闭关色彩的小农社会。故老子的理想王国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无关,倒是表现了对即将到来的建立在小自耕农基础上的封建社会的朦胧憧憬。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蕴含着系统的社会治理思想:对社会治理的根本要素——人;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原则;社会治理方法论;社会治理者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治理的其它诸多方面都有论及,形成了对社会治理系统的哲学思考,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社会治理著作。《道德经》所蕴含的古老社会治理智慧具有现代价值,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智慧和哲学高度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道德经》具有至高的人文价值。他较任何时代之前,从人的生命存在,社会存在,自然存在,给予了人最尊严的呵护与关注,具有普世价值。这样的人文关怀是朴素的,真实的,和谐的,人性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3.
老子作为先秦百家的佼佼者,他所提出的以"清静无为"为主旨的道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老子一直强调寡欲、朴素等清淡的概念,但他的救世之心是非常急切的。这一点从《老子》一书中展现的理想的桃花源中就可以看出。老子的理想社会包括理想社会的形态、达到理想社会的措施、理论基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老子与孔子思想的比较大体是围绕"道"、"仁"、"礼"等几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以此探讨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异同。综观老子与孔子的哲学思想,不难发现他们具有一种相同的人类情怀,即理想社会的构建,而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既是对他们思想的总体映照,也是他们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诸多研究维度之中,关于他们理想社会的比较无疑是一个兼具宏观与微观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老子虽未对人的本质作系统深入的探讨,但《老子》一书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人及其理想人格作了划分和描述,隐含着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在这个社会中,圣人是兼具内省与外王双重品格在形而上之道的指导下行无为之治的最高统治者;士是把形而上的圣人之道转换为形而下之德作用于具体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推动者;而居于社会主体的百姓则复归于淳朴、自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元鹏之 《现代语文》2003,(11):15-15
本栏目责编:高远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第一座高峰,《左传》较为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值得注意的是,《左传》的作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同时也是个卓越的文学家。他摹拟形象,描写个性,或用曲笔,或用直陈,或意在言中,或寄意言外。其间变化无穷,无不委婉尽致。《左传》的作者在编撰史籍时,显然是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或描写,而不是毫无…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老子·道德经》的学习体会,探讨了《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的精华,并提出了对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经验,以及对《道德经》的浓厚兴趣,整理分析《道德经》的语言现象。其中,对老子《道德经》字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大家"及同道中人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老子与王弼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相互交织的。王弼在对于《老子》进行注释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加诸《老子》原著之上。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魏晋玄学家王弼的核心思想是"无"。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在王弼的注释中也有所体现,王弼的核心思想"无"在《老子》原著中也有所暗示。但是王弼是从"无"的角度理解老子的"道",老子是从"道"的角度论述后来魏晋玄学加以发挥的"无"。这种通过解释前人著作阐发自己思想的哲学方法,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