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9,(5):51-56
西晋灭吴之战与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发生的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虽然后者以前者为蓝本,但两次战争所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成一败。从军事角度比较两次战争战略缓冲地带之争夺,体现江淮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形势对东吴政权的重要性;基于两次战争双方人口因素、军队数量和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发现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战争主动权的控制;对比对交战双方战略战术与战略方针,凸显出军事决策对战争胜败的重要影响;比较研究这两次战争成败之因素,能够为我国古代军事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和淝水之战.难点是头绪比较复杂,尤其是两晋时期的民族关系,各种矛盾交错在一起,要向学生交代清各种矛盾的不同性质,又要条理清楚,是较难的.一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教材首先概括叙述了三国时期的结束和西晋的统一.公元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篡魏.280年,晋灭吴.这里需要交代的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中国历史》第一册《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一节教材头绪较多,内容复杂,教材讲到的有:西晋的短期统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内迁和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的压迫、流民起义、西晋的结束、东晋的建立,十六国、前秦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等许多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这些问题不可能一一都向学生作详细的讲解。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和淝水之战这两个问题上。本文着重谈淝水之战。因为淝水之战,在东晋南北朝史上是关系重大的一次战争。自永嘉以后,到北方统一于苻秦,一度出现过相对稳定局面,至淝  相似文献   

4.
五代末年周世宗大力发展漕运,推动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他疏通了汴河、蔡河等运河,重建了唐末以来的衰败的漕运体系,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运河水军,改善了军事交通和后勤供应的状况,并因此取得了淮南之战和关南之战的胜利。周世宗的这种统一战略对宋朝完成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316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灭晋。整个王朝存在仅五十一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局面下的短命王朝之一。秦朝和隋朝也属短祚,但由于相继出现的是汉、唐两个极盛的时代,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资总结,故研究秦、隋短期灭亡的原因自来就为人所重视。对西晋则不然,它的速亡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而存在,不大为人所注目,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西晋之速亡,一般认为是世家大族庄园经济发展造成的,因为庄园经济反映地方势力的膨胀,本身就是离心的因素。这种结论有它一定的正确性,但却失之笼统。实际上,西晋灭  相似文献   

6.
周艺  高远 《柳州师专学报》2000,15(1):97-101
"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灭之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变乱爆发的原因,史学界有三种流行的说法.本文详细地研究分析了史料,认为这三种说法均难以成立,并提出了"八王之乱"根源于西晋士族政治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新说.  相似文献   

7.
公元1279年,宋元水军在广东崖山交 战。叛宋降元的张弘范领兵打败宋军后,竟 厚颜无耻地在崖山勒石记功:"张弘范灭宋 于此。"后有人增刻一字,改为:"宋张弘范 灭宋于此。"这样,纪念碑就成了耻辱柱:张 弘范是叛将。 某老师六十大寿,几位学生拟一副对 联相送:"诗书满架,桃李盈门。"不料老师 却突然病逝,家人欲取下这副对联,一位弟 子在上下联上各增了三个字,改为"诗书满  相似文献   

8.
《秦晋殽之战》的逻辑推理特色王染白“秦晋之战”是春秋时期五大战役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秦穆公企图以杞子为“内应”,发动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远袭郑国;其目的不但未遂,于鲁傅公三十三年反而在进军途中的山一带被乘隙拦截的晋军击败,全军履灭,以至“三帅”被擒。...  相似文献   

9.
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以禅让形式逼魏帝曹奂退位,自己称帝,公元290年死,在其二十六年的统治时期中,曾出现了被誉为“太康之治”的盛世。但对“太康之治”的出现及其原因、作用影响等,史学界评价甚微。即或提及,也认为只是昙花一现,对社会并未起什么反响;或认为西晋武帝时期的短暂繁荣是由于灭蜀平吴后,从蜀、吴二国得到大量粮帛金银所致,与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无关;或者干脆否认“太康之治”的存在,认为西晋从它建立之日起,就是腐朽的,晋武帝司马炎终日宴饮作乐,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集中体现和代表了西晋土族门阀集团的贪婪、荒淫、奢侈和残暴。那么,究竟应如何正确评价晋武帝司马炎与“太康之治”?这不仅涉及对晋武帝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正确评估西晋王朝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穆天子传》的发现及流传李崇新西晋武帝时期,汲县民间盗掘古墓,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竹简,后来由官府收级整理,编为古书十余种。统称“汲冢书”,《穆天子传》即是其中的一种。一、《穆天子传》的最初整理汲冢出书之时,正值西晋灭吴,戎机倥偬,无暇于此,故暂时“藏于...  相似文献   

11.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山西高平的重要历史事件。唐宋金时期,长平之战祭祀地点位于今王报与寺庄附近的省冤谷,唐玄宗最早在这里“亲祭”和“更名”,宋金时期也有地方官举行祭祀,并建立祠庙。明清以后,长平之战祭祀地点转移到今谷口村骷髅庙。其原因是长平之战收头颅的头颅山与西晋刘聪积尸的骷髅山在传说中发生融合,唐玄宗祭祀的杀降之地省冤谷与骷髅山也发生融合。多种传说融合之后,祭祀地点选择了更加靠近县城的谷口村骷髅庙。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6,(12)
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人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B.武王建立西周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裹的国家D.犬戎攻灭西周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A.城淮之战匕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3.墨子、商鞍、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入反对兼并战争匕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4.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权力争夺,最终导致西晋国灭,拉开了五胡乱、南北朝分裂对峙的序幕.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史上无出其右者.它并不单单是场战乱,而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广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细览西晋诸贤之诗,并将其与建安、正始诗歌比较,不难发现西晋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概言之,西晋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两种质的规定性:一是“力柔”,二是“采缛”。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用的号有“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官号”“斋号”“别号”等.下面分别介绍。 一、国号:国家的称号。有两首历代国号歌,兹录之:(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相似文献   

16.
楚汉战争初期,楚强汉弱,项羽攻势甚急。刘邦为扭转不利形势,派遣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在击灭或降服魏代赵燕诸国后,进击齐国。项羽命龙且率军救齐。在潍水之战中,韩信发挥郎中骑兵的优势,大破齐楚联军。潍水之战是韩信在北方战场上最后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战,此役过后,刘邦全面掌握战争主动权,项羽则不可避免的走向败亡之路,因此潍水之战也成为整个楚汉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不料三江口一役就吃了败仗,曹操令“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察曹军水寨之后,“大惊”说“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于是决定设计除此二人。同窗蒋干意外来访,周瑜机敏地抓住了机会,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曹操也跟着中计,从而借曹操之手除了蔡张二人,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牧野之战灭商后,以武王、周公为首的统治集团迫于悬殊的商周实力、严峻的军事形势等客观现实,同时也为了稳定和巩固周初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商遗民的怀柔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商朝遗民之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楚汉相争,自秦灭后日趋激烈。从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至五年,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垓下之战决定了楚灭亡之命运。项羽败于垓下,死于乌江,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垓下、乌江在何处?项羽突围逃走路线如何了史学界历有争论。弄清这条路线,对于研究秦汉史和地方史,不无禅益。要寻觅项羽溃围路线,务必首先确定垓下古战场的方位。  相似文献   

20.
西晋二十一州示意图说明东汉时,州的权力逐渐大起来,黄巾起义失败后,州的地位尤重,其长官均以有名望者或宗室为之,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三国时,州的数量略有增加.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全国共有平、幽、并、司、冀、雍、秦、凉、梁、益、宁、青、兖、豫、徐、扬、荆、广、交十九州.惠帝时(291),分扬、荆二州十郡为江州;怀帝时(307),又分荆、江二州八郡为湘州.故西晋末年有二十一州.西晋以后,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南北朝时,南北州的数量达四百多.但一直到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州才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另外,西晋于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地区设西域长史府,相当于州级单位,本图未及.本图所标"西晋疆界"以太康三年(282)为准,而本图内容已涉及永嘉元年(307),其时刘渊、李雄已分别建汉、成国数年,晋的疆界已发生变化.但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