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既与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也受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对这一变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引用物理学中关于势能、势差、能量转换及转移的概念,来探讨技术经济系统中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到技术进步的机理。论述了技术势的形成及其特征、技术势差与技术扩散过程、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能量积聚与技术创新本身相互具有正作用关系,以及技术扩散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民 《软科学》2004,18(2):20-23,34
新世纪开始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上的重大变化是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代替了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的以跟踪模仿为主的渐进式发展。这一变化是从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出发作出的主动选择,适应了世界经济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总体趋势。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在观念上彻底接受这一转变,并将其具体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吸收、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东道国一定能够掌握内含在外资中的国外先进技术,成功掌握外资先进技术有一个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文章在区别外资技术扩散效应与溢出效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衡量外资技术扩散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检验了以FDI为载体的技术扩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阶段,尽管外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并没有能够通过引进大量外资获得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外资技术扩散对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技术扩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详细分析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发展历程,综合归纳出技术扩散研究各个发展阶段在基本理论、模型和应用领域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对当前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当前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现状,分析了阻碍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技术扩散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技术创新取得社会效益的源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从概念的提出到多学科融合发展,研究者们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采对技术扩散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各种技术扩散模型.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要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当前技术扩散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技术环境论的技术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谢荷峰  和金生 《预测》1999,18(5):57-59,69
本文从技术环境论的角度探讨技术扩散现象。技术扩散度受技术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并且与相关技术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了特定环境下单技术扩散模型及具有替代型技术关系的“新”技术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的现实对技术结构多元性与产业结构多元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技术引进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层次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我国在技术引进的层次、目的、重点、方式、主体等方面应实施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体系的日益复合,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纷纷转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以“多元、交互、融合”为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园向科技城的转型。本文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认为科技园向科技城的转变,需要重点在“要素与联动、空间与功能、规划与管理”三大领域,率先探索发展战略转向。最后,以某科技城战略规划为实证,提供了对三大战略转向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技术预见:科学技术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技术预见是指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而且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评估技术的潜力的过程。它已经被作为战略管理和规划的工具之一在一些国家得以运用,正在得到普遍的接受。酎主建议我国考虑与APEC中心进行合作,在运用预见作为战略规划和政策开发的有用工具方面获得共同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略论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创新是当代主流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主张创新的战略旨在决胜,创新的战略管理必须遵从原创优先、胜者全得、常规扩张与突变革命交替发展、路径依赖、增量决定存量等科技创新发展的逻辑。在当前发展阶段,创新管理应提倡宽带、演进、人本和自主创新四个基本理念,创新战略在视野上应重点面向新生点、切入点、临界点和制高点四个主要的着眼点,要从层次、价值导向和内容上构建战略分析的框架。科技创新具有创导未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4日至8日,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北京联合召开“2008全国科技成果管理与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关心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科技工作者60余人,通过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我国科技成果事业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服务能力建设,以及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体系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是根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申茂向巡视员在此次论坛上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6.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从牵引带动科技创新、统筹任务布局、明确战略科技力量分工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主要国家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经验;从5类“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和各类战略科技力量任务分工两个视角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推进思路;从选题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战略视角,分析了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传统单学科观念和体制变革的新思路:建设纵(单学科)、横(跨学科)互补的新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模式;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研究,建设少而精的专业跨学科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培养“跨学科学”研究专门人才;建立配套完整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变革这一情境,本文就组织能力与管理者认知对科技公司战略变革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特别是探讨了管理者认知对组织能力战略效应的情境化调节作用,以及影响管理者认知的个体、组织与环境因素,最后建立一个“科技企业的战略变革模型”.本文另一个推论是,在科技企业中,组织能力与管理者认知存在着“战略变革匹配”:即组织惯例与管理者短视的结合将导致“战略锁定”,组织惯例与管理者前瞻的结合将导致“战略引导”,动态能力与管理者短视的结合将导致“战略制约”,动态能力与管理者前瞻的结合将导致“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