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相同之处的存在,才使得在接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中国人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熟悉感。也正因为如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重点放在大众接受程度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进度,使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培养精通二者理念的相关人才,也是推动两种文化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一个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理论付诸实践,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谐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根,不仅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真理,适应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需要,还因为它与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在许多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点并产生共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矛盾论》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推陈出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对现实经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 ,批判地总结了我国认识发展史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经验教训 ,解决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下根来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网络技术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网络冲击着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手段,加大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网络中大量不良信息的存在削弱甚至抵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削弱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怎样认识、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当前思想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没有不同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环节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新儒家的区别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帮助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传播的主客体、媒介、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在起阻碍作用的同时又提供了传播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与诠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内容也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依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简单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问题。就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根据和必要条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并以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说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和确立的依据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的说明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作用的分析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丰富和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两者的互补融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在施拉姆的理论视域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且前者在本质上占据主导地位.上述理论判断消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性规定,过高估计了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理论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为以传统文化取代、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理论构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功能经历了从形式向内容的转变,并且上述功能的发挥必须将传统文化置于基本国情之中才能正确加以把握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传统中所蕴含的许多重要的哲学要素,都已被现代科学和现代实践及其结果证实具有现代性价值,但它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转化才能走向现代化;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理念抽象性程度极强,不可能以原典的形式而只能以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形式发挥作用。这表明,中国哲学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将二者彼此打通并实现视界交融,从而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哲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自身文化的新觉醒,关键是抓住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和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向新的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接受、研究、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渊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载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材料来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首先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仅仅两种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解是:学习和精通传统文化是必要准备;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甄别和评价是基本前提;坚持批判继承、融合创新是基本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是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才避免了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断裂的危险,诞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有了正确导向。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发土壤,赋予其以民族表达形式,促使其话语权得以提升。正确处理和对待二者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历史和社会主义现实等诸多领域,关涉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门显学,引起学界广泛重视和热烈讨论,但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中对许多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并未取得共识,有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即: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界定和把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和根本经验;关于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的关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于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蕴涵了冲突和交融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自觉扬弃和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