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自1974年在海南某国营农场当新闻干事起,就与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江门日报》创刊那年,我又调到了报社工作,成了新闻队伍真正一员。二十多个春秋寒暑,我在新闻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播种希望。这期间,既让我感受到劳作的艰辛,又品尝到收获的喜悦:1998年,我被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  相似文献   

2.
梁衡同志与《新闻战线》的不解缘,其实是许许多多新闻界同仁的共同情愫。《新闻战线》自1957年12月创刊,迄今已整整50年。近日本刊已陆续收到许多领导机关和新闻单位的贺电,谨此表示感谢!本刊近期将召开创刊50周年座谈会,还将举办省级党报论坛,我们期待着与同行们共同回顾发展历程,谋划创新之策,展望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缘     
新闻是缘,好多种缘。 1975年,当我18岁高中毕业,走进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时,实在是想成为一个作家。新闻工作可以接触各种生活,给了我这种至今没能实现的妄想。但我有缘喜欢上了新闻报道工作。 1978年,当我参加高考时,并不想离开我已经喜欢上的新闻工作。所以,当报考志愿表平摊在我的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都是它。而在“如果此志愿未被录取,你是否服从分配”的栏下,我坚定地填写道:不服从!我好有缘:我没有离开新闻的行当。 1982年,中国青年报选中了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我至今认为,这是我最大的缘份。从“怀才不遇”到“怀才误身”,几乎是青年知识分子命中注定需要迈过的门槛,中国青年报使我避免了这炼狱的煎熬。她划出的平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是"小丫跑'两会'",我们可能不会太关注王小丫.毕竟,一个成功的益智类节目的主持人和经济栏目的播报者,与我们作为新闻专业期刊所关注的领域不是很搭界.  相似文献   

5.
我与《新闻战线》的“漫画缘”王成喜作为漫画作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创作之路上碰到为自己铺石引路的编辑。这样的编辑被我遇上了。14年前,我还是部队的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由于我十分爱好新闻写作,《新闻战线》一直是我最爱阅读的新闻理论刊物之一。那时,《新闻战...  相似文献   

6.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7.
我的档案缘     
刘泉 《档案天地》2017,(8):62-63
我相信缘分,人与人走到一起、人与事碰到一起,都是有缘分的。没有缘分的人,即便近在咫尺,依然形同陌路,互不往来;有缘分的人,哪怕远隔千里,也会走到一起,想离开都难。人与事也是一样,你与之有缘,就总是不期而遇,躲都躲不开;无缘,则死乞白赖也搭不上关系、挨不上边儿。我与档案是有缘分的,尽管我一直以来从事的并不是专职档案工作,但三次与档案结缘,最后一次竟把我牢牢地和档案拴在了一起。档案局成了我最后的一个工作站点。我原来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89年7月初,调到县委办公室当文字秘书。按工作分工并不负责与档案有关的事情,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上班最先接触的第一项工作,竟然是抄录档案。  相似文献   

8.
我的档案缘     
20年前,我利用业余时间承担了档案馆的卷封誊写工作;今年3月我却来这里做了局(馆)长。我二十几岁便在牡丹区委(原县级菏泽市委)机关做文书,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作家、书法家,写写画画常有人  相似文献   

9.
每次出差到南阳,都会有新闻圈的朋友向记者讲述一位总编辑和残疾农民通讯员的故事。故事中一位是原南阳日报社总编辑、现河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刘少宇,另一位是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刘寺村的残疾农民通讯员陈天才。 两位身份悬殊、资历各异的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通过对他们交往的探寻,我们看到的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优良传统。 今年55岁的陈天才,1961年不幸左腿致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新人新事的不断涌现和乡情民意的变迁,激起了他的写作热情。但由于家境困顿,为了省下邮票钱,他不得不手摇轮椅,从7…  相似文献   

10.
我的笔墨缘     
记得22年前,从学校分配到江西省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农业局上班,工作两年多的我,还是个懵懂小伙,环境还没完全适应就被调到档案局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刚来时,对档案局这个陌生的环境很茫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档案的概念非常模糊,以为档案就是指人事档案,保管好就行了,还以为档案部门是个非常清闲的地方。当我翻开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目录的档案资料时,门类繁多的档案里面包含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里面还有那么多学问,档案在那时就深深吸引了我。现在我在兰台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一待就是23个年头,看到许多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同学纷纷调动工作或升任职务的同时,我却一直坚守在这里,并在档案事业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的翰墨缘     
<正>【整理者言】沈鸿根,笔名江鸟,1943年出生。被誉称为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的"四栖"艺术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沈鸿根先生便首掀跌宕,编写了《中国钢笔书法艺术》《书法章法》《行书概论》《签名艺术》等四本书,填补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空白,并荣膺多项殊荣。先生书艺功底深厚,篆、隶、楷、行、  相似文献   

12.
洪忠党 《图书馆学刊》2009,31(2):112-112
我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了,回首逝去的38年工作时光,大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我的青春和热血都与沈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和广大读者朋友们紧密相连,回忆起来,往事悠悠,心潮激荡……  相似文献   

13.
应台湾"中国两岸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和台湾镜报杂志社的邀请,湖南省新闻工作者访问团一行七人,于7月31日赴台作为期八天的访问。其间,走访了《中国时报》、镜报杂志社和真相电视台,同台湾省新闻界朋友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高科技企业、观光农场、小商品市场,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山纪念馆、赤嵌楼,游览了日月潭和南北海岸风光,广泛接触了台湾民众,受到接待单位的热情欢迎。此次台湾之行,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人民的深厚同胞情谊,台湾自然风光的婀娜多姿,特别是台湾广大民众祈盼尽早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湖湘新闻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王振忠 《中国档案》2005,(11):25-29
知道有王振忠这个人很早,大约有十年了。那是因为在《读书》杂志上读到他的一些学术随笔涉及徽州文书和其他史料,觉得这是一位不那么学究但很专业的学者。后来读到他的《斜晖脉脉水悠悠》(学术散文集),发现他不仅能写很专业的学术文章,还能把学术文章写得很好看,觉得这是一位有才情的学者。再后来看到他在《万象》上根据第一手的史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档案,描述和探究历史场景的文章,发现他对史料的利用有非常独特的视角,就又觉得这是一个充分认识和了解档案价值,会充分运用档案的学者。并隐隐感到他与档案应该有点故事。果然,经“调查”,了解到他个人收藏有一万余件徽州文书。于是,就有了记者对王振忠先生的造访和这篇约稿。  相似文献   

15.
“猪司令”名叫孙永良,是驻豫某师侦察三连一级士官。一年来,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痴迷于“爬格子”,成为小有名气的业余报道员。1997年12月底,孙永良带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带着全套的高中课本,来到某师。在新兵连,他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军事技术项项优秀。1999年3月,正是连队调配骨干时,他本来可以当骨干考军校。恰恰这时,连队饲养员调走,急需有人补充,是当骨干,还是当饲养员?经过一阵思想斗争,他毛遂自荐,当上了一名“猪司令”。在认真养好猪的同时,他总感到每天的生活除了养猪外,略显单调。于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智威汤逊有他在很多人都不愿离开的,很多人也都想去JWT跟着Mayan,而且我听说有些客户跟JWT签约的时候,上面就写,如果劳双恩离开JWT,那这份约就自动中止。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多受一些人的尊重。现在虽然我们经常在上海,但却很少有机会见面,想要再跟他一起好好的吃顿海鲜,轻松的聊聊天,都成了一个奢望,毕竟我不是他的老婆......"  相似文献   

17.
巴菲特在投资生涯中,对于传媒的投资不仅出手资金巨大,而且持有时间长。他对于《华盛顿邮报》几乎是终生持有。巴菲特对于传媒行业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甚至还间接地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我的档案缘与梦郁阳一切都象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么,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那么鬼使神差。那年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原是打算学中文的。自幼,我便被老师、同学认定有“文学细胞”,生活中也常弄出点感古怀今、赋诗吟唱的浪漫举动来,学中文在自己乃至旁人看来,都是极...  相似文献   

19.
我的刻印史今年正好满十载,而在我篆刻的近千方印章中,用材为昌化的鸡血石几乎占了一半。因为自己是杭州人,老师也是西泠印社的老先生,加之在杭的亲戚家附近便是全市最大的印石市场,又多 以昌化鸡血为主,所以便有了我的鸡血石缘”。 鸡血石为我国独的天然宝石,主要由微晶或隐晶质地开石组成,因含有朱砂,犹如在石上滴洒鲜血,故称之为“鸡血石”,它仅产于杭州昌化玉岩山。鸡血石的名气这么响,与它的硬度适合手工奏刀及文人喜其色艳不退有关,故它成了三大印石材料之一。在我的记忆中,当初一般的鸡血石并不贵,几十元一方的章, “血”已相当多了;若整盒(十方)买走,还可便宜不少。在印石中,鸡血石属杂质最多、硬度最不稳定的一种,初学篆刻自然决不会选它,最先我是  相似文献   

20.
我与图书馆之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丈夫工作的调动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22年后使我步入图书馆工作。思想上曾产生过波动.时常想起以前的工作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我对图书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图书馆工作也能实现自身价值。如今,我爱图书馆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甘为读者做人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