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童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家的一员,他的小说《米》、《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呈现出历史观念上的民间化、写作立场的人性化、叙事手法的虚构化等创作特征,这些小说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虚构与想象的笔法、循环主义的历史观、对宏大历史的解构、对"人"的历史的重构等特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作家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新陈述和再度书写,颠覆了传统历史书写的特定价值和叙事方式。苏童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一位。其新历史主义小说代表作《我的帝王生涯》以民间化的历史观、先锋性的创作技巧,将对"人性"的关照寓于先锋品格之下,鲜明地体现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留神听着这个世界的动静——与苏童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男,1963年生。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城北地带》、《河岸》等。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大奖,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种文字。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代表性作家,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以迥异于传统历史主义小说的超验虚构的创作手法和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描述了古代帝王的宫廷生活,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道德的缺失。碎片化的历史虚构、第一人称的认知视角和审丑的美学思想,都使这部作品充满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二月河创作的《雍正皇帝》堪称作者"帝王系列"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笔下的雍正形象,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谋事周全,励精图治,勤政清廉,冷中有热、刚柔相济,是一个性格复杂、血肉饱满的帝王形象,同时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在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中,作者通过有象征性的意象,组织了小说的结构层次和主题意蕴。读者会在品味这些意象的同时,慢慢感觉到刺骨的寒冷,深深的惋惜和令人无奈的绝望。作者正是以生命意象的创造完成了对小说的人生象征和寓言意义,它既形成了小说浓烈的氛围,又生动直观的切入画面,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本文试从意象这个角度入手分析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被认为是一位女性文学家.《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共收录其诗歌六十首.从题材类型上,其诗可分为祭祀、宴游、赐赠、游仙、闺怨等五类.这些诗分别体现了武则天威风凛凛的帝王之象、胸怀天下的王者风范、求贤若渴的圣君明主、神化王权的虔诚信徒、情感细腻的思妇形象等.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小说中武则天是一个颇受作者关注的人物。小说家在塑造武则天形象时,大多着眼于她的残忍、荒淫和嗜杀,突出了她的政治野心,因此,武则天基本上是以"中淫外酷"的负面形象出现的。小说家削弱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政治才能、远见卓识,淡化了她的历史功绩,将这一形象妖魔化或神化,在前人的基础上,小说家更加强了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狐媚惑主"和"淫秽宫闱"的诋毁和道德批判。由于叙事角度不同,明清小说中的武则天形象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人生无常,历史无情"是苏童对《我的帝王生涯》的评价。所谓"无常"指的是在久远的时空和有限的生命之间,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不曾想过做帝王的端白偏偏坐上王位,对王位志在必得的端文却又与它失之交臂,而支配他们的就是无常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则天诗作中自我形象和其他唐诗中武则天形象的考察,以诗史互证的方式,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寻常史料记载的武则天形象。  相似文献   

12.
茅盾在《读〈倪焕之〉》一文中说:“所谓时代性,我以为,在表现了时代空气而外,还应该有两个要义:一是时代给以人们以怎样的影响,二是人们的集团的活力又怎样地将时代推进了新方向,换言之,即是怎样地催促历史进入了必然的新时代,再换一句话,即是怎样地由于人们的集团的活动而及早实现了历史的必然。”在二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中,茅盾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分析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理论主张贯穿在茅盾的创作实践中。他总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思考时代、反映时代。 本文主要讨论茅盾小说创作中“用形象思考时代”这一创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原名史书失载,武媚和武曌均非其原名,不少学者使用各种方法探寻武则天原名,均未得其实。武则天当政时避讳“华”字,原因一是避武则天祖父武华讳,二是避武则天本人名讳,表明武则天的名字中含有一个“华”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写经《护国司南抄》中,保存有唐代《帝王目录》的部分内容,其中载明武则天原名武华命,对于研究武则天生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林 《天中学刊》2012,27(4):27-30
武则天情感故事中的唐太宗形象从唐代到清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代他是一个忙于国事,不近美色的英明帝王形象;明代变成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好色之徒;清代成为一个听信谗言,纵欲而亡的昏君。唐太宗形象从正面到反面的转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士人与市民两个阶层对帝王态度的差异造成的。从文本流传情况来看,唐太宗此类故事是武则天故事的副产品。当人们从正面评价武则天时,她与唐太宗的情感故事被淡化,甚至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当人们从反面评价武则天时,为了迎合人们贬低武则天的需要,唐太宗被重新挖掘出来加以丑化。  相似文献   

15.
霍巧莲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3):58-59,70
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反思意味.小说借帝王端白荣辱沉浮的一生,完成了对个体在既定的文化中人性沉沦命运和自我精神拯救的象征性言说.  相似文献   

16.
《史记》对中华龙形象的演变与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史记》中记载了少量平民化的龙,重点着力于对龙的帝王性的渲染,它为汉高祖刘邦塑造了系统的龙脉,把君王与龙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史记》是龙形象演变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龙作为一个普通图腾被从平民化的土壤中发掘,而成为增强政权正统性与合法性的一个工具,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以《水浒传》在明清时期的刻本插画为依托,来对小说中“李逵”这个重要人物的形象演变历程进行研究,既追寻和探索李逵从小说文本到图像具体化的历史路径,亦试为《水浒传》刻本插画整体研究提供一个以小见大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客观事物永远处于一种发展变化中。为了反映这种状态.苏童的小说采用了两种叙事手法。一是流动的视角,一是叙事结构中的换位。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叙事方法采用的是“流动视角法”。他的《烧伤》、《我的帝王生涯》等小说则采用的是“换位法”。但过于追求换位的新奇,使事情变得为了非理性的,失去了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