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习习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迸出的火花往往被教师、家长的旧套套扑灭了。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极少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或赞扬,难道他们的习作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应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一、自我赏识…  相似文献   

2.
一、习作案例教学的构想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往往采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按教师提供的题目要求进行写作,而这些题目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因此,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写作方法的介绍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与习作案例进行,往往是把教师对习作的感悟、体会和方法抽象地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对习作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畏难情绪,使习作教学走进一个“假、大、空”的死胡同里,学生常常感到“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这种习作教学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习作案例教学法”,并运用到苏教版第九册《习作6》看图想象编故事训练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老师往往将批改看成自己一人之事,发现学生作文中不尽人意之处,便妄下断语,习作评价与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被作为一种筛选、  相似文献   

4.
1.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心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学生最珍视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阅习作时应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理念,善待学生的每次习作。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一是不擅自提高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永红 《湖南教育》2003,(17):35-3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的要求中强调,学生应“能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小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习作快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作文心理,充分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真言,喜学乐学,从而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赏识呢?  相似文献   

6.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辛苦的教学工作莫过于批习作、写批语了。教师总想通过批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批语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却熟视无睹,往往只看看结果是“优”还是“良”,其他方面根本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批语千篇一律或高不可攀,没有吸引力,不  相似文献   

7.
徐正东 《文教资料》2005,(18):179-180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习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1.学生习作最大的兴趣在于拥有材料。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作文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哪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即使听了,又如何煮“无米之炊”呢?有人认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自由表达”符合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1.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学生作文时,一看到题目往往被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不能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选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让学生写富有新意的佳作。如指导写《童年的一件趣事》,教师可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回忆:我在什么时候做过有趣的事?从懂事起——六、…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蜜蜂每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要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呢?一、观察积累法。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习作时却往往空洞无物。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观察不得法。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出发,着力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使万事万物汇入学生笔尖。一是引导学…  相似文献   

10.
习作,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创造的过程、劳动的成果,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无论学生的习作水平如何,只要提笔作文,他便进入了组合词语、构成句子、组织语群、谋篇布局的文章编织过程,不能说不是一种创造、一个成果,他理应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老师的赏识。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师生良性互动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赏识学生习作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赏识学生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走出习作评改的“阴霾”——对小学习作评改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收效甚微。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耕耘,习作评改成了教师心中的“阴霾”。笔者对本校五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教案编撰和习作批改查看等。虽然调查范围不是很大,但笔者认为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具有普遍性,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教师—直关注的课题。多年来,大家对习作教学的研究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多数学生对学习习作的态度十分消极,有的甚至是谈“作”色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其中之一与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大有关系。如何提高习作质量?如何走出习作评价误区?我的看法是:1.评价语言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进行修改之后,总要下一定的评语。但评语往往是一些“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对牛弹琴”,毫无意义,根…  相似文献   

13.
打开学生们订阅的作文报刊,浏览了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心中有些郁闷 :这些优秀习作 ,篇幅长 ,立意新 ,主题深 ,老气横秋 ,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这是儿童习作吗 ?分明是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再翻翻我们的学生习作本 ,千篇一律 ,言之无物。一左一右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吗?叶圣陶先生说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郭沫若也讲过 ,习作就要“写尔所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 ,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 ,其结果往往有悖于我…  相似文献   

14.
一、转变评价观念——由传统走向开放 1.淡化习作,关注学生。批改作文是习作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传统的习作批改往往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细改”,可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作文背后的主人——学生,而习惯于以成人的目光、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情感来进行作文的批改,把自己当做“主审官”,不合心意则大笔一挥:“差”“不合格”“重做”等。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自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但是在努力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写”,而忽视了“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写作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笔者通过一些调查、了解,对如何加强习作修改指导,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有如下一些思考和认识。一、激发兴趣,渗透习作评改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硬骨头,既艰涩又难啃。很多时候,习作在语文教师们的眼中已经变得“熟视无睹”,往往是布置下任务,学生写,然后写评语,班内宣读优秀作文。当这一方法成为固定的模式时,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在逐年降低。仔细研读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静心思考,发现需要教师做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找准目标,用对方法,就会使习作课堂重新焕发其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一篇优秀习作的完成,往往是灵感的激情展现。为帮助学生完成心灵的奏鸣,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习作指导能力。从最初的选材,到情感的抒发,及至习作的修改,教师都应该具备较深的功力,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此进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看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是自身)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学生眼里习作往往是一件“苦差事”,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思维方式,平日观察的事和物不能准确地给予描述: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习作训练缺乏系统性,方法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