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姐,换台吧,这个节目越来越没意思了." "你不是这个栏目的记者吗?怎么连自己的节目都不看呢?" "早几年,这个栏目的任何一个节目,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个记者的作品,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汤瑾 《内蒙古教育》2007,(10X):33-33
记者初到东瀛时,第一次看日本电视的天气预报。气象员报了关东、关西地区的天气情况后,接着便介绍“中国”的天气情况。记者思乡心切,不禁大为感动:难得日本电视台连我们中国的气候都关心。转念一想,不对!我们国家怎么可能在日本地区天气节目中出现呢?再定睛看看屏幕,分明标注的是日本国内的地方。这就奇怪了,难道日本竟然有个地名叫“中国”吗?  相似文献   

3.
李素素你不认识吗?就是那个在家里看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的小女孩。她怕妈妈在这个时候调台,就把遥控器紧紧压在屁股底下。“同一首歌”节目结束了,遥控器也找不着了。她和妈妈七手八脚找半天,才从沙发底下找出来。妈妈说:“你呀,将来不当一个歌星,对不起中央电视台和自己的眼睛了。”李素素说:“谁说我要当歌星啦?”妈妈说:“你不是挺喜欢听歌的吗?”李素素说:“谁喜欢听歌啦?”妈妈生气地说:“那你为什么不让我调台?”李素素说:“你看她们的衣服多漂亮。”嘿,妈妈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了。李素素看“同一首歌”,是在…  相似文献   

4.
雷青云 《辅导员》2014,(10):89-89
许多人喜欢看《实话实说》这个节目,演播室的每一位观众都是演员,都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观众们也觉得这个节目风格平易近人、内容实在,主持人机智幽默、相处和谐。也许是职业的原因,由此,笔者想到了语文课堂。我们何不把课堂当作电视演播室,把学生当作"现场观众",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来做那个"节目主持人"呢?那么,怎么才能把我们这台"节目"办得生气勃勃,让每一位"观众"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去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要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6.
职场四步走     
第一步:加法 成功女士杨澜曾说过:“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她之所以成功与她抱有这种职场“加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莘莘学子”多少人? 高考前一天,有家电视台做了一则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in xi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由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8.
你好!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我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可惜每次看,我的眼泪就会掉下来,心里闷闷不乐。看到这些明星爸爸,我就想起自己的爸爸。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整日出差在外,跟我几乎都没有什么交流。每次学校举行亲子活动,都是妈妈参加,即使爸爸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老天爷真不公平!我的爸爸为何不是体贴我、疼爱我的“男神”?  相似文献   

9.
不朽之生     
记得小时候——或许连“死”这个字眼都未真正懂得的时候,曾大哭着问妈妈:我们为什么活着?只那么几十年的时光,随时可能夏然而止。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带走,连此刻的“惶恐”的感情都无法保留。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呢?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记者来到豫西山区,采访了灵宝市教体局局长刘丰亮。随着一声响亮的“请进”,记者来到他那简朴而又雅致的局长办公室。记者面前的刘丰亮,干练刚毅,眉宇间充满英气与睿智。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先发了话:“看几所学校吧,边看边谈咋样?”办公室的乔天民同志对记者说:“我们刘局长就是这样,每个月都下去调研,现场办公,走遍了灵宝的沟沟崖崖,到过数百所学校。”在路上,记者问:“见你之前,我跑了几所学校,接触过几位校长。他们经常谈到一个‘12216’工程,这个工程灵宝市教体局是怎样确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12.
人生偶感     
子鱼 《成才之路》2009,(18):M0003-M0003
一位大师说过:“人是最烦恼的动物,每天一张嘴就说别人的是非,一睁眼就看别人的错误。嘴和眼睛长在自己的身上却从来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检点不出自己的是非,所以人才有了无尽的烦恼。” 大师就是大师,他用洞悉了人性以后彻悟出的道理反过来教育人,每个人对照这句话都不难找到自己的影子。扪心自问,谁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呢?  相似文献   

13.
“我不需要刻意地去找一些节目效果”1,为什么参加这个活动?华晨宇:因为我很想出去旅游啊!2,自己看节目吗,有什么感觉?华晨宇:我觉得挺好的,剪出来之后,那就是真实的我。3,旅行中遇到了什么大的困难?华晨宇:好像没遇到过什么特别大的困难,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挺轻松的。  相似文献   

14.
区别     
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蒙田。蒙田将他带到玻璃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富人回答说。然后,蒙田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富人回答说:“我自己。”“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蒙田感叹地说,“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区别@王玉北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经常拿着话筒采访新闻人物的电视台记者,一下子成了同行争相报道的对象,在旁人眼中,吴小莉多少带点传奇色彩。不久前,在国务院新领导记者会上,吴小莉得到朱镕基总理点名照顾,争取到难得的机会,连带着新总理的开明亲民形象效应,记者会上的花絮新闻焦点聚在了吴小莉。不管吴小莉自己愿意不愿意,大家都把她明星化了。短短两三个月,采访过她的传媒竟超过30家,有些不大留意时事节目的人,也来看看这位“新闻之花”,不少人因而特意收看吴小莉主持的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时事直通车》、《小莉看时事》。别人都说她成功了,念大众传播系,早以当记者为目标的吴小莉,这几个月来名气的回响应是成绩的累积;她在台湾与香港的电视台各工作了5年,10年的浸淫  相似文献   

17.
董劲聪 《师道》2007,(8):103-104
果真是“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是奔40的人了,参加工作也将近20年.掐指算来,这20年里,我竟然当了18年的班主任,就连自己都觉得确实不容易.每年,都有些新老师一脸谦虚的向我这个“老班主任“讨教,其实,我哪有什么经验?说白了,只不过有一些工作风格及习惯的处事手法而已.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零散、琐碎、连丝带缕,千头万绪,我将自己这些年里的一些思考以及做法作了粗略整理,可以分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7,(10):3-4
英雄,这个词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一、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二、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谁是英雄?大家应该看过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栏目,这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主持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这个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由此可见,这个栏目中的“英雄”是专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但是更多的英雄我们是否知道?我们是否对英雄有更准确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导师点评:你衡量自己主持人梦想是否能实现的参照条件,从一开始确立就出现了一点偏差。我为什么要说你的参照条件有偏差呢?首先,你在没做主持人之前,就任由自己选择节目风格,选择主持人风格,所以你的梦想之路已经比别人的要窄出那么一两米。做主持人,选择形象风格的过程必然会有,但上路后再说,可能会对你的修行更有好处。上海东方卫视三位首席主持人之一叶蓉,从前在她所有同学的心目中就是一位天生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结果呢?这个连银行的工作部门都没进过的“外行”,却自学金融ABC,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财经节目播报样式,成为了目前有口…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连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